
被別的孩子打了,到底該不該打回去?鼓勵孩子還手,擔心孩子變得暴力,不鼓勵孩子打回去,又怕孩子受人欺負,變得懦弱。孩子是爸媽壹輩子的牽掛,懷孕時怕發育不好,生下來又擔心照顧不好或者有什麼毛病。終於等孩子會說話,會走路,且很健康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又隨之而來。妳讓孩子大膽壹些勇敢壹點,孩子很有可能去欺負別的小朋友,那麼妳教育孩子善良,好吧,妳只能眼看著妳的孩子被的小朋友欺負了。那麼如果妳的孩子總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作為家長的妳,到底該怎麼辦呢?
01、孩子打架,該怎麼處理?
壹個朋友是幼兒員老師,她說現在當老師真的太難了。做老師的,總是叮囑孩子們不要打架。
可是小孩子怎麼可能控制住自己脾氣,老師也不能壹直都看著每個孩子。
有些家長鼓勵孩子被別人打了就要打回去。但作為老師,他們很清楚如果被打的孩子還手,打人的孩子不僅不會住手,很可能會更憤怒,再打過去。
02、要不要打回去?
我們先看看如果“打回去”可能造成什麼後果:
被打的孩子遭到更嚴重毆打
往往愛打人的孩子都是特別容易被激怒的孩子,被打的小孩如果還手,很可能進壹步激怒打人的孩子,遭到更嚴重的毆打。
打人的方式被孩子視為解抉沖突的方式
如果鼓勵孩子被打了就打回去,孩子也可能會覺得打人是解抉沖突的最好手段。
如果他們有弟弟妹妹,他們也極有可能在和弟弟妹妹發生沖突時打他們。
兩個孩子都受到嚴重身體傷害
被打了打回去很可能變成壹場嚴重的打架,誰能保證在這個過程中不給對方造成意外傷害呢?
但讓孩子默默忍受更加錯誤。
“逆來順受”是我們傳統思想中的”毒藥”,如果孩子從小受欺負不敢反抗,或者覺得自己不應該反抗,他會越來越自卑,越來越不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在他成長過程中會遭到越來越多的欺侮。
03、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欺負時,他該怎麽做?
壹位爸爸的建議,如果被別人欺負,要勇敢、堅定說出這句話:妳不要再欺負我了!不然我要打妳了!
為什麽這句話比“打回去”效果更好?
孩子做很多事情可能都想不到後果,這句話會讓打人的孩子知道,如果他還繼續欺負別人,後果會怎洋。
當孩子考慮後果的時候,他會很快冷靜下來。
即便他不平靜,聽到突然發出的、極大而又憤怒的聲音,大部分孩子會有些害怕。而害怕,會讓很多小孩停止下壹步行動。
比起打回去,這種方法更容易制止打人的孩子繼續使用暴力行為。
當孩子大聲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也容易引起其他孩子和老師註意。
如果老師要詢問當時發生了什麼事情,別的孩子也可以作證是誰先動手。
讓孩子把這句話背下來,然後練習,要說得很有自信,很有勇氣。
這種應對”被欺負”的方式,對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有效果。
隨著孩子長大,培養他們適當社交技能、讓孩子擁有自信心才是避免被欺負的關鍵。
有研究發現,遭遇校園霸淩的孩子具有某些性格特點,比如自卑,害羞,社交技能差,不知道如何與同學建立關系,穿著邋遢等等。
6-11歲是孩子社交技能發展關鍵期,在這個時期要讓孩子學會協商、合作、增強自控力,增加對自己行為後果判斷力。
學會聰明地保護自己,是人生重要的功課。
P.S: 當孩子被欺負時,家長該怎麽辦?
1. 關註孩子的情緒,並及時給予安撫與保護
安撫並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受到言語的攻擊,是最重要的。
2. 與對方家長溝通,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可以嘗試和對方家長協商,雙方家長保持平靜,讓孩子之間好好溝通,看看孩子能不能自己解決矛盾。
3. 事後問問孩子的感受
不管怎樣,晚上吃飯時,或睡前,可以再問問孩子,白天所發生的事,他是怎麽理解的,如果孩子三言兩語略過,說明他可能根本不在意這件事。
4. 遇到熊家長鼻祖,走為上策
如果遇到壹些情緒失控甚至有過份行為的家長,可報警。
5. 孩子回打了,不要馬上指責他,講道理
當孩子在被打之後,如果他狠狠地回打了對方的孩子。有的家長可能礙於面子,馬上嚴肅地指責自己的孩子:「妳這孩子,怎麽可以打人。」
這樣的隱形傷害,其實遠比孩子被打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