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則新聞是這樣的:
中國大陸有一對夫妻,61歲的張勇和60歲的朱靜。
10年前,女兒沒有考上心儀的國內大學,這對夫妻賣了110平米的房子,換了70多平米的房子,滿足女兒的願意,讓她去美國留學。
張勇夫妻對女兒的要求是:女兒不能找外國人做男朋友,更不能嫁給外國人,畢業後要回國工作。
結果女兒不僅留在美國工作,還要嫁給外國人。
張勇「斷絕父女關係」的威脅並不見效,他感嘆:「子女有自己的夢想是好事,但也要考慮父母的感受啊!我現在真很後悔當初送她出去讀書,這是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你說讓我們老倆口去美國生活,現實嗎?不現實。我們根本不具備在美國生活的條件和技能,也生活不習慣。」
張勇說,他現在的感覺是辛辛苦苦幾十年,為別人培養了一個女兒。如今,他最煩惱的是:如果和唯一的女兒失去了來往,這剩下的幾十年要怎麽過?將來我們老了誰來照顧?
張勇夫妻,這對失敗的父母,犯了一系列典型的錯誤:
1、沒堅持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出生後,以滿足孩子為核心,情感上依賴孩子,霸占孩子,不能容忍孩子在情感上的獨立,他有自己的戀愛,即意味著背叛。
2、沒有自我的父母更容易溺愛孩子,這像是賄賂。
他們將無原則滿足孩子的要求,以為這樣更能留住孩子。賣房滿足孩子的大學夢,這就是無原則,無理性的決定,這種奢侈的花費自己承擔不起,硬著頭皮花了,對回報就有非理性的預期:我這筆錢花了,一切願望就得滿足。
3、我這麽愛你,為你做這麼多,你怎麽可能不聽我的?
聽明白了吧,我做這一切,不是愛你,是控制你。
4、不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
不許交外國男友,不能嫁給外國人,不能在外國工作,這都只是托辭,因為這更容易取得他人的支持,到了最後,就不許找外省外市人,不許找非公務員,不許找矮於180公分的人…
當你限制一個人的自由之後,你不會收手,你會有更強烈的衝動貫徹自己的意志。
5、一對夫妻,年輕時沒自我,老了控制欲強。
這是雙重災難,他們心理上從沒有自由自主過,卻用這種見識去限制孩子,心理稍微正常的孩子,發展出一點能力的孩子,第一個反應都是抗拒,本能地知道自己離得越遠越好,能在美國,就不回國,你們不習慣美國?那正好,可以不再強迫我。
6、一個人有能力,他的活動空間一定大,他的時間一定值錢。
你的孩子將來是大人物,你無法指望你一生病,他就伺候在你床前。這樣的孩子,世界顯得很小,從美國回家,也就一天的事。
遺憾的是,坐井觀天的父母,自己的活動空間小,自己的時間不值錢,也以為全世界都該這樣,孩子的成長,讓他們恐慌。
7、養兒防老?老年生活要靠自己。
再過20年,人老了,病了,靠誰照顧?當然是靠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甚至靠機器人。只要你有錢,一點不用擔心,技術和市場會解決你的煩惱。
一門心思養兒防老,綁著孩子不放,以為一切負擔都可交給孩子,到時他無能,天天陪著你,又有什麼幫助?
8、哭訴孩子「不孝」
最失敗的一點是,哭訴孩子「不孝」,自己教育投資失敗。得到的或是自己成為笑話,或是愚蠢的輿論摧毀自己的孩子。哪一點好?哪一點有益?可是情緒失控的父母管不了那麽多,要的就是毀滅。
好好記住這對父母做的一切事情,不要重複他們的錯誤。
愛你的孩子,就要愛他成為一個自由人,他才能回報自由人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