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魚爸,插圖 | 봄맞이
01
經常聽到樓下的一個媽媽罵自己的孩子,凶神惡煞地吼著:
「我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你怎麼老是記不住!」
「快點!你總是這個樣子,我不要你了!」
有時候那罵聲一直持續了好幾分鐘,偶爾還會夾雜著摔東西的聲響。
這個時候,你的腦中瞬間就會出現這位媽媽氣急敗壞、齜牙咧嘴的樣子,以及默不作聲的孩子。
而最後冷靜下來,讓媽媽們難過的是,發過脾氣後,自己沒有道歉,反而聽到孩子說:「媽媽,我原諒你了,我知道你罵我是因為心情不好,我做錯事。」
孩子們總是善良而選擇性遺忘那些不好的東西。這真的是造物主賦予他們的超級能力。可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呢,是否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記得有一次,去雜貨店買醬油,正好碰到老闆娘在那裡教訓兒子。
一個5歲的小男孩,調皮的很,所以常常在樓上就能聽到媽媽的叫罵聲。
這次是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真沒想到平常對我們客客氣氣的女人,發起脾氣來是如此的可怕。我感覺貨架都震動了一樣,趕緊拿了一瓶醬油就要走。
這時小傢伙坐到了地上,老闆娘一下子也無法過來收錢。
我就跟她說:「別太上火了,氣壞了自己。」
「你不知道啊!他每天都會給我惹麻煩,今天往家裡的電鍋裡丟了一塊石頭,說是要熬石頭湯。」
這孩子還真有想法啊。但是媽媽可不是這樣想的,她覺得無法接受,所以又把以前的事一件件數了出來,孩子直接坐地上耍賴。
「我不知道,如果我不發火,要怎麼去管好他。」然後她就去拿來一根棍子。
這時,小男孩很快速地站了起來求饒:「媽媽,我錯了,不要打我!」這時生氣的媽媽熄怒了。
也許再等待著下一次情緒風暴的到來。只是這樣的日子,真的會很累。
02
通過發脾氣來教育孩子,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
因為你在怒吼的時候,孩子會自動屏蔽你的怒氣,就好像暴風雨來了,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關上窗戶,因為孩子的心靈會啟動保護程序。
況且很多時候,問題不在孩子身上,而是你自己出了問題。
就拿雜貨店裡那個經常挨媽媽教訓的孩子來說,因為媽媽一個人維持著雜貨店的生意,還要做很多數不清的家務,孩子一鬧,她就會忍不住上火發脾氣。
我發現自己也是如此。特別是沒有睡好的時候,感覺脾氣特別容易失控。
跟很多爸媽交流後,發現都有這樣的情形。在公司被煩心的工作惹得心情不好,回家後一見孩子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一不小心就把一天的氣都出在了小小的孩子身上。
還有一次,有個媽媽說自己非常後悔,因為對著自己5個月的寶寶發脾氣,大聲地兇他。她自己一個人帶孩子,長期覺得壓抑,有一次崩潰了,面對大聲哭鬧的孩子,她就對著孩子吼叫。
當時小寶寶呆了幾秒,然後哭的更大聲了。這時寶寶哭,媽媽也哭。她覺得自己吃點苦其實還可以熬過去,但是真的怕自己的脾氣失控會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很多時候,往往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情緒出了問題。如果你下定決心,不論如何都絕對不再對孩子怒吼,你的人生會有怎樣的轉機?
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人生真的會不一樣。不僅僅是親子間,其實夫妻間相處,同事朋友間相處也是如此。
控制不住情緒,終究會傷害彼此的感情。
03
儘早教會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好處。
前幾天,兒子去表妹家玩,他出門的時候,我跟他總是一番囑咐:
「在外面小心點,不要亂跑。」
「好的!」
「不要跟妹妹打架,生氣了也不能打人。」
「我不打人,生氣了我就深呼吸。」
「真棒,就這樣做吧!」
不過兒子的回答還是讓我有點吃驚。雖然他生氣的時候,還是無法控制住,但他至少知道該怎麼做了。而我需要的是耐心。陪著他一起,慢慢地去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而他會這樣回答,應該是來自我跟他講的繪本《傑瑞的冷靜太空》。因為那時我跟他說過,生氣的時候應該怎麼做,提及了這個辦法,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沒想到他還真記住了。
在書中,小男孩傑瑞因為摔了一跤,打碎了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後大發脾氣。在媽媽的引導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靜太空”,學會了控制自己發脾氣的方法。
其實這本書不僅僅是孩子的繪本,大人也一樣適用。
深呼吸的方法我試過,真的管用。其實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冷靜太空,我們在生活中,和同事相處,甚至在馬路上塞車,還是跟親人爭論時,情緒上來了,真的要控制住。
因為情緒的爆發,往往是麻煩產生的源頭。
04
在情緒管理的路上,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其實,孩子每天都會觀察父母的行為和表情。特別是嬰幼兒時期,孩子會將媽媽的表情作為情緒信號。如果媽媽的表情是憤怒的,那孩子也會憤怒,媽媽是微笑的,孩子也會開心地玩自己的。
在心理學中有一項情緒 “社會性參照” 理論:認為孩子在不確定的情境下,會從自己母親(或其他熟悉者)那裡搜尋情緒訊息,而後採取行動趨近或躲避。
所以,我們常常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自己的問題,也把自己的樣子印在了孩子的身上。
我們會發現一個這樣的情形: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憂慮;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常常會像個小大人一樣去為難其他孩子;
而在父母經常發脾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脾氣也會很大。
當我不再對孩子發脾氣了,其實還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去管教孩子。比如有效的規矩,孩子的自律,養成好的習慣。努力去做好這些教育,遠比發脾氣要有意義的多。
多年後,當孩子長大後離家想起你,你希望孩子的記憶裡住著一個愛發脾氣的怨婦媽媽呢,還是一個溫和慈愛的媽媽呢?
我想,沒有人會願意成為那個愛發脾氣的人。
···
作者簡介:
魚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後奶爸,童書編輯,閱讀推廣人。微信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