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這句話說上100遍,在孩子6歲前,爸媽的一個任務完成了,那就是讓孩子的一生都在貧窮的意識中無法逃脫,從而決定他一生窮困的命運。
這就是著名的「太貴效應」。
生活周遭,總是有一種人,把省錢當美德,例如花點小錢可以立刻解決的事情,卻寧可花上兩三個月去處理(找資料什麼的),就只為了省錢。
我們通常評價這種人就是「窮怕了」。因為窮過,所以做什麼事情都是先考慮錢的問題。殊不知,越是先考慮錢,越是喪失了賺更多錢的機會。
貧窮不可怕,貧窮的意識才最可怕。一個人總是覺得自己窮,把錢看得重,把自己沉浸在貧窮意識裡,容易導致以下後果:
貧窮意識可能給孩子性格帶來負面的影響
比如自卑,內向,孤獨。他可能這麽想:我買不起,他們買的起,我不如他們,我們不是一類人,從而把自己孤立起來。
貧窮意識帶來偏激的仇富
貧窮的思維容易讓人的目光傾斜,用不平衡的視角看待世界。這樣的孩子難免偏激,對富人憎恨,對社會和他人不友好,也對自己認識不清,要不自暴自棄,要不自我膨脹,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貧窮意識使人喪失氣質和品味
從小被灌輸貧窮思維的孩子即使有了錢,見到昂貴的就購買,也沒有認真嚴肅地評估產品的價值。有時,甚至購買的昂貴的產品所值何處都不知道,比如擁有LV包的人卻不知道LV的核心價值取向。說白了,就是傳說中的暴發戶。
貧窮意識6歲前就形成了。
一旦形成就再也無法擺脫,或者難以擺脫了。
子女教育的重點不是子女,而是父母。作為為人父母的你,回想一下,你6歲前,聽到多少次貧窮意識的語言,你的孩子6歲前,你是否給你的孩子灌輸過這句話?
遠離貧窮意識,關鍵是不要沉浸在貧困之中,用貧困的思維來思考一切。
任何時候,都要記得:唯一擺脫貧困的方法就是學習,從各種事情、不同的人身上學習,豐富孩子的知識比什麼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