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女兒跳到石牆上,德國爸爸的舉動讓所有家長都震驚了!

相信如果去過德國新天鵝堡的遊客,一定對古堡不遠處的瑪利亞鐵橋不會陌生。這座窄窄的鐵橋,因為是觀看新天鵝堡的最佳位置,所以每天遊人如織。

前不久,就在我們遊完鐵橋,準備離開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一對德國父女,他們之間發生了有意思的一幕,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相信對很多國內父母,也會深有啟發。

我遇到的這位爸爸年紀不大,小女孩也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就在爸爸不注意時,這個小女孩突然爬上路邊的石牆。

石牆也不過1米多高,但對這個不足1米的小女孩來說,這顯然是個危險的舉動。沒想到的是,小女孩的爸爸不但沒有制止,而且根本沒做出特別反應,甚至一直保持笑臉不變。

不過,爸爸到底是爸爸,雖然沒有異常表現,但一直這樣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

小女孩爬到石牆頂部後,愣愣地望著爸爸,顯然有點害怕,背靠在那裡,幾乎一動也不敢動。

這時的小女孩一定在想:「爸爸一定會來抱我下去吧?」

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只見爸爸若無其事地彎下腰,從自己的背包中取出礦泉水。

小女孩有點適應了自己的處境,但還是盯著爸爸的眼神,等著爸爸來抱自己。

這時候,已經有好多人在圍觀。小女孩的眼神裡,顯然有一絲失落飄過,爸爸仍然沒有伸出援手,而是打開瓶子,若無其事地喝起水來。

小女孩一邊努力嘗試自己從牆下來,一邊試探地盯著爸爸,努力尋找爸爸伸出援手的可能。

爸爸伸手示意她轉過身來,從旁邊慢慢下來。不過,這一動作的難度顯然不小,小女孩把自己卡在那裡,有點實在不敢動一下了,似乎還是希望爸爸能幫一把。

最後,小女孩的膽子顯然越來越大。她突然揮起左手,準備從牆上跳下來!大家屏住了呼吸,只見爸爸迅速作出反應,抓住女兒的左手順勢一拉,她的女兒就這樣穩穩地著地了!

現場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

這件事過去快半年了,儘管現場一目了然,但因為我自己拿捏不準,一直沒有寫出來。這半年來,每當我遇到關注家庭教育的朋友,我都會把這個經歷講一下,然後問他們,如果你是那個爸爸,你會怎麼做?

儘管大家都知道了全過程,但這些爸爸們還是直言不諱地講自己的處理方式:

第一種,二話不說,沒等孩子爬到牆上,就立即把孩子抱下來,絕不會讓孩子面對可能發生的任何危險。

第二種,在孩子爬到牆上後,立即把孩子抱下來。

第三種,在孩子爬到牆上後,立即把孩子抱下來,並批評孩子說,怎麼不小心點?不要命了?

第四種,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孩子一把,然後再提示孩子,以後要小心,否則會有危險的。

第五種始終不說孩子,甚至不批評,幾乎沒有。

我和幾個德國人聊起此事時,都沒覺得有什麼特別。歐洲大多數家長,都會這樣做的,沒什麼啊?

家長第一責任是監護。這個監護,可以理解為監督和保護。

也就是說,孩子的安全問題,是家長最首要的問題。孩子的一舉一動,首先要在自己的監督和保護之下。但是,監督和保護並不是干預,不能過度,只要沒有危險出現的可能,應該給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間。

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就是通過這個碰碰那個摸摸來感知和認知這個世界的。你不讓孩子動動手動動腳,那孩子豈不成了籠中之鳥?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的過動症,基本上屬於家長責任,因為你管教太嚴,只能通過叛逆來下意識、被動地抗議你。

再一個,也是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間的角色定位。

歐洲的父母,更傾向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小朋友,自己不過是一個大朋友。大朋友怎樣對小朋友?當然是指導和幫助。

基於這一點,歐洲的家長跟孩子講話特別注意態度和語氣,命令和批評的口吻基本被杜絕,除非在孩子做出了嚴重錯誤,拒不改正,迫不得已,才會偶爾出現的。

即使不得已批評了孩子,事後家長也會向孩子道歉。

基督新教國家的孩子,基本都在自由自在,活潑率真的環境長大。因為較少被約束,他們長大後甚至不會批評人,甚至不會罵人。更可貴的是,他們的棱角被保護的很好,創新能力就相對好多了。

恰恰是這兩點,國內家長要嘛忽視,要嘛過度。比如,該監督的,沒監督到位。如屢見不鮮的兒童被拐賣,除了拐賣罪犯必須嚴懲,家長的監護責任卻被忽視了。

而在屬於孩子的自由空間裡,家長卻以關心和愛護的名義,竭力予以干預。比如,假如是孩子摔倒了,外國家長很可能站在那裡,等著孩子爬起來。我們的家長,一定是立即跑過去,一把抱起來,嘴裡還不停地喊,別怕別怕,不痛不痛!結果,孩子本來沒害怕,反而被家長的舉動給嚇哭了!

這個差距,可真不小啊!

孩子3歲以前,這些你都做對了嗎?

night119

什麼是愛?這些暖心插畫告訴你!讓這些美好在婚姻生活中重現。

night119

適合兒童的60部電影,送給寒暑假裡的孩子們!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