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衛教時拿到一頁關於猛長期的資料,當時看了沒任何感覺,等經歷了寶寶幾個猛長期,現在想起來,覺得真是那麼回事。
特別是我家寶寶的猛長期都比一般書上說的要早,我開始還疑惑,覺得不可能是猛長期,但是所有的現象都符合,所以覺得這個資料講的還挺有道理。
還記得寶寶出生剛一週時,焦慮加猛長期,就在我幾乎要崩潰的時候,突然就不鬧了,頭會扭來扭去了,還有很多以前沒有的小表情了。真是老人家所說的,長本事前要先鬧人的啊!
■ 嬰兒猛長期
嬰兒的成長不是線性的。大多數嬰兒在第一年會經歷多個猛長期。在每個猛長期過後,你可能發現一夜之間寶寶的那件可愛的衣服就小了。對,你的感覺沒錯!
如果世上有一個規則有助於媽媽微笑著陪伴寶寶渡過猛長期,那就是:不要看表!不要看給寶寶餵了多久的奶,不要看隔了多久就要餵奶,也不要看夜醒多少次要吃奶。
無論嬰兒如何餵養,猛長期都會發生的。有些書會告訴你猛長期發生在某些特定的星期。事實上,猛長期可能在任何星期開始。
● 嬰兒什麼時候經歷猛長期?
一般來說,猛長期大約是出院後剛回家的幾天(註:我家寶貝是在順產後第7天開始),7到10天,2到3個星期,4到6個星期,3個月,4個月,6個月,9個月。
前後會有誤差,寶寶們不看日曆,所以你的寶寶可能會不太一樣。(註:我家寶寶就是5個月多點經歷了一次猛長,緊跟著分離焦慮後面,把我折騰得差點發瘋,呵呵)
猛長期在一歲之後還會有,很多媽媽發現到了學步期,隔幾個月就有,甚至到了青春期還會間歇的發生。
● 猛長期持續多長時間?
猛長期一般持續2到3天,有時也會持續一週時間。
● 什麼是猛長期?
在猛長期,母乳餵養嬰兒的哺乳比平常更頻繁(有時往往每隔一小時就要吃),而且嬰兒比平時更煩躁。
嬰兒攝入的奶量在猛長期會突然增長,但這只是階段性的。
純母乳餵養的嬰兒,攝入的奶量在生命的最初幾週會迅速增加。
除了身高體重的增長外,行為方面的發展也會導致嬰兒需要吃更多的奶。比如翻身,爬行,走路或說話。母乳提供了身體和大腦發展的營養。
● 猛長期的表現
* 嬰兒幾乎不停歇地吃奶
* 夜醒次數增加
* 吃奶時不斷含上、扯開乳頭,非常煩躁
所有這些跡象都是在告訴媽媽的身體「多產些奶!」。如果我們及時對寶寶的要求作出回應,我們的身體就對這些信號很敏感。這些額外的哺乳會刺激你的身體,以使媽媽產生更多奶。
● 猛長期過後經常出現的現象
* 嬰兒一兩天中會睡得額外多
* 媽媽感覺稍微有些漲奶
* 吃到奶嬰兒就平靜下來
猛長期經常令新手媽媽措手不及。
正當她們認為她們開始懂得自己寶寶的各種信號時,突然一切都改變了。頻繁的哺乳需求和猛長期在頭幾個月發生的高頻率,都會令媽媽感到困惑。
對付的關鍵就是完全的、單純的按寶寶需求哺乳!
如果寶寶的信號影響了你,請不要以任何方式干預,你的身體就會迅速回應,並增加供應,通常在24至48小時之內就調整好。
有時猛長期似乎要拖上一個星期,這時你只要確保飲用足夠的水就可以。
不要讓猛長期干擾你餵奶的信心。正相反,它會促使你更好的理解寶寶的需求。
看到你的奶量增長,你的寶寶安靜下來,當他成為快樂的母乳寶寶,你的信心就會更強。
一個聰明的媽媽知道,寶寶最知道他自己需要什麼,我們要做的只是仔細聆聽。
● 怎樣對付猛長期?
按需哺餵。寶寶經常吃,就能吃到更多的奶,你的奶量也會隨之增長。
在猛長期時,不需要也不建議加配方奶。這些做法,包括按時哺乳,都會干擾自然的供需,使得你的身體不能按需產奶。
當嬰兒經歷猛長期,哺乳的媽媽可能覺得特別飢餓或口渴,傾聽你的身體需求。
■寶寶集中進食和黃昏哭鬧
嬰兒哭鬧和哺乳經常在晚上,特別是在最初幾個月,這是很常見的。
● 集中進食:在幾次吃奶之間的時間很短。
這是很常見的,常發生在傍晚。其後經常(但不總是)跟著較長時間的睡眠。
寶寶是在長時間睡覺前「加滿燃料」,經常有寶寶在晚上6點到10點之間每小時都要吃奶。
集中進食往往正好與你的寶寶煩躁時間同時發生。嬰兒吃幾分鐘奶,扯開去,煩躁地哭一下,再吃奶,扯開,煩躁地哭,持續幾個小時,這是非常令人沮喪的。
媽媽可能開始懷疑寶寶是否吃夠了,是不是自己吃的東西影響到寶寶了,是不是自己做的每件事都影響到寶寶了……
它真的可以毀掉你的信心,特別是有其他人在一邊問同樣的問題(你的母親,你的丈夫,你的婆婆)。
● 這些都是正常現象!
這些現象跟你的撫育方式、你的奶水沒有任何關係。不用去找原因,只要安撫寶寶就好。
讓寶寶願意吃多久就吃多久,願意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在你餵奶的時候,讓老公幫你拿吃的,喝的,或是你需要的其他東西(書/遙控器/手機/等)。
● 是不是我的奶不夠寶寶吃?
不是。不要給寶寶奶瓶。
加奶粉只會告訴你的身體不需要產更多的奶,對事情沒有任何幫助!記住,奶粉寶寶同樣會經歷黃昏哭鬧的時期,跟餵養方式沒關係。
● 為什麼寶寶會在晚上哭鬧?
一個經常聽到的解釋是,荷爾蒙波動造成晚間產奶量低。然而研究母乳餵養的博士們發現,晚間奶的產量並不低。
晚間奶的脂肪含量通常更高,而流速可能因此更低,從而造成寶寶不耐煩而哭鬧。
醫生通常認為黃昏鬧是由於寶寶的神經系統尚未成熟,而黃昏鬧也的確在三到四個月後停止。
然而,博士們在西非和其他傳統社會中做母乳研究時發現,這些社會中的嬰兒沒有黃昏哭鬧或腸絞痛的現象。在這些地方,寶寶整天都掛在媽媽身上,一個小時吃好幾次奶。
對於許多寶寶來說,一般煩躁時都需要經常哺餵,每次餵少量的奶,並且需要被抱著、愛撫和走動,並不是沒吃飽的表現。
證據是,那些用瓶餵母乳或配方奶,想吃多少吃多少的嬰兒在黃昏也會哭鬧的。
可能是寶寶「記得」媽媽懷孕時,這個時候都是媽媽走來走去活動比較頻繁的時候。也可能是寶寶這時就是需要多吮吸,而不是喝到更多的奶。
● 更多的安撫方法
* 換個節奏。
讓媽咪在勞累一天后休息一下放鬆一下,由爸爸來陪伴寶寶一段時間。
* 出門。
可以在寶寶每天開始煩躁時段前一點出門去,散個步,或者就在外面坐坐。
* 用聲音。
唱歌,哼鳴,說話,喃喃低語,噓噓,聽音樂,使用白噪音。多試試不同的音樂和聲響。
* 用有節奏的運動來安撫寶寶。
走路,搖擺,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
* 用身體接觸來安撫。
抱著寶寶,或給寶寶洗澡,做撫觸。
* 改變哺乳姿勢。
躺餵,或讓寶寶趴在肚子上吃奶。
* 別糾結於時間表。
* 別在晚上寶寶煩躁的時候安排聚會等活動。
● 怕慣壞寶寶
經常抱寶寶或餵寶寶不會慣壞他們。恰恰相反,多項研究表明,寶寶被抱得多,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寶寶會哭得更少,父母也會更快地學會理解寶寶的需求。
小嬰兒對媽媽的需要,就像對吃奶的需求一樣迫切。
請理解這一點,你的寶寶需要你。寶寶不是要控制你,這不是你可以糾正的事情。
很多時候寶寶煩躁,只是因為寶寶希望和媽媽更多的接觸,只要滿足了這一點,寶寶就會很滿意。
● 結論
無論是猛長期還是黃昏鬧,照顧寶寶都是很耗費精力的。請確保你周圍是支持你的人,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家事可以不做。
不要認為你為寶寶付出的時間是沒用的,你跟寶寶在一起,安撫寶寶的每一刻,都是在告訴寶寶「你是可以讓寶寶全心全意依賴的,你愛著寶寶。」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