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讓孩子學會生氣,比安靜更重要!如何引導孩子把「內心戲」一個個說出來?

文:小邦媽、jiabin爸

小邦媽昨天把孩子臭罵了一頓,但是事後又覺得,孩子好像只是因為不會疏導自己的情緒才會無理取鬧…

而jiabin爸就認為,孩子有時候真是太可憐了,尤其是看似無理取鬧的孩子,其實都是因為父母在情緒管理上的缺失…

孩子發火是常事,父母不該壓抑他的情緒

小時候,我們會常常被罵:「為什麼動不動就在生氣?」就好像生氣是一種罪大惡極的事情一樣…

隨著科學家、心理學家對人類的情緒作深入的分析,我們才知道,其實生氣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

我們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權益,重點在於我們怎樣去表達我們的不滿。

孩子生氣更是最平凡的事!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以下三點:

因為他們還不懂得怎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如扣不到鈕扣、穿不好鞋子等等,都有可能讓他們感到挫敗而生氣;
很多對於大人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如一張破掉的貼紙,對小孩來說卻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所以我們很容易便會踩到他們的地雷。

父母要做的,不是去壓抑小孩的情緒,而如何正確的引導小孩發洩情緒,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項目。

一步一步,教你平息孩子的怒火

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很多時候會覺得束手無策,特別在大庭廣眾下,到底怎樣才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呢?

我綜合了一些不錯的意見,也有試過其中幾種方法,而且每個都有不同的效果!。

當孩子生氣時,不要犯以下的錯誤

當孩子生氣時,我們家長經常容易陷入下面幾個錯誤中,不僅無法幫助溝通,反而更容易激發矛盾。

一、妥協

有些父母,因為拗不過小孩,或是害怕小孩生氣,便順應小孩的要求,有求必應。

但是,只要你妥協過一次,孩子便會把生氣當成武器以後每當他想要得到某些東西時,便會用生氣來表達。

二、生氣

孩子生氣時,往往會變得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只要父母的EQ少一點都很容易會抓狂!

隨後一些會刺激孩子的話也會容易脫口而出。如「你再吵我就打你!」、「你怎麼這麼討厭,動不動就生氣!」…

但是這樣不但沒辦法安撫小孩的情緒,連大人也陷入失控的狀態。

大人生氣也許可以暫時鎮壓小孩的怒氣,小孩會因為害怕而不敢再哭鬧。但是這樣只會給小孩錯誤的示範,而且小孩會因此而壓抑自己的情緒。

三、說教

有些父母喜歡和小孩說道理,希望可以用道理來「開解」生氣中的孩子。

但是當小孩生氣時,其實他們什麼都聽不進去,而且他們還會故意唱反調,如「不好,一點都不好!」、「不要,我什麼都不要!」等。

我們說越多,只會給他們越多反駁的機會。

應該怎麼樣處理孩子生氣的狀況?

那麼,孩子生氣發火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好呢?

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參考:

一、父母要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對於急性子的父母,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是最重要的。

我的方法是,我會深深的吸一口氣,然後用力的把氣吐出來,重複做幾遍,直到自己的心跳平復下來,然後再開始跟小孩溝通。

二、把孩子抱起來,用手由上往下的輕撫他的背

上個月,我家孩子說要畫一張母親節的卡片給我,誰知道他寫錯字了,開始大哭起來。

我立刻把他抱起來,然後,開始用言語安慰他,「沒關係,你在旁邊重寫就可以了。」

但是他還是不聽。我繼續說,「不然,你重寫一張。」

他回:「不要,我什麼都不要,我不要重寫。」

這時候,我知道孩子已經開始無理取鬧了,不管我怎樣安撫他也是沒用。於是,我改用了別的方法。

我把他抱得更緊,然後拍拍他的背,開始唱起他小時候愛聽的兒歌。很神奇的,小孩居然安靜了下來,不再哭鬧,而且也變得比較好溝通了。

不管小孩生氣的原因是什麼,但是緊緊的抱著小孩可以給他們帶來安全感,讓小孩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包容和愛。

再用手由上往下的輕撫小孩的背,有安撫情緒的作用。

三、給孩子冷靜的空間

有些小孩生氣時不喜歡別人碰觸他們的身體,這時候我們可以讓他們有獨處的空間,父母只要安靜地站在旁邊即可。

我試過跟小孩說:「你去冷靜一下!」誰知道小孩卻以為我要處罰他,情緒變得更激動。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什麼都不說反而比較好。

四、教導小孩區別情緒和行為

父母要讓小孩清楚的知道,生氣是允許的,但是暴力的行為如打人、丟東西、罵人等卻不能接受。

讓小孩知道每個人都可以生氣,但是要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而不能把怒氣發洩在別人身上。

五、引導孩子正確的發洩方法

有一次,我家孩子因為畫畫時怎麼畫都畫不好而生氣,為了讓孩子發洩情緒,我拿了一張空白的紙給他,叫他出盡全力的在紙上塗鴉。

小孩很用力地在紙上亂畫後,他跟我說:「好累哦!」

我問他:「感覺有沒有比較好?」他點頭,然後我們兩個忍不住大笑起來。

不管大人或小孩都需要發洩的管道,只要不影響別人,不會傷害到自己或別人的情況下發洩情緒,對身體健康都有好處。

我們可以讓小孩到戶外跑步、對著枕頭大喊、叫小孩畫生氣的臉,然後撕掉、吹泡泡、對著袋子吹氣,然後把袋子弄破、讓小孩丟球、踢球等都可以抒發情緒。

說出孩子的情緒,才能更容易溝通問題

每當孩子發火的時候,我都會用一種方法和孩子溝通,這個方法叫做「說出來的情緒」。

「說出來的情緒」指的不是詛咒、國罵等情緒性字眼,而是描述自己的情緒。

例如,「我現在好生氣!」「 我不喜歡你跟我這樣說話!」「我不喜歡!」…

至於說出來的情緒為什麼會更好的解決溝通問題,我根據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總結的:

當情緒被說出、被聽見之後 (當然也需要旁人的接納,而非壓抑),它 (們) 就會成為我們要去面對的事實,而不是潛伏在攻擊性行為/語言底下的秘密。

把孩子的情緒說出來,也是同理他們的第一步

「你的玩具被搶走了,你很生氣,也覺得很不公平,不喜歡別人這樣對你。」

「你很生氣,要把玩具搶回來,因為那是你的。」

「我要保護你,不能讓你過去搶,我們一起來想別的辦法。」

「很生氣!不能去搶,那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呢?」

把這些「內心戲」一個個說出來,孩子聽著大人把受挫的情緒漸漸導引至問題解決時,注意力也有機會轉移,讓憤怒的情緒不再那麼強烈。

同時,也邀請孩子一起想辦法,或是簡單的二選一而非不斷地告誡他們「你不可以這樣」「我知道…但是….」。

雖然這樣的情緒引導比較緩慢,但是孩子會無意識的模彷你的引導語言,在未來面對挫折和情緒時也會發揮功能哦!

父母練習說,也有助穩定自己情緒

有位爸爸曾問我:「怎麼講都不聽啊,只能把他拉住…除了等他再長大點,這樣講出來還有什麼好處?」

上面我們提到了當情緒被說出、被聽見之後,它就成為我們要去面對的事實。

我們可以發現,有時即使孩子不領情,我們也會因為自己把情緒/感受/想法說出來了,而感覺心比較平靜。

「你不想離開遊樂場,你很難過、也有點生氣。」

「我可以再等5分鐘嗎?可是5分鐘後你還是不走怎麼辦?但也許再 5 分鐘我可以想到新的方法。」

如果這些話只是悶在心裡「想」,通常只會更感到火冒三丈,脫口而出的,大概就是「數到三!」及崩潰大哭的孩子了…

而如果你用自己的話將孩子的情緒表達出來了,你的情緒也會隨之而平靜不少,從而也就有了更好的溝通空間。

說出情緒不等於碎碎念

有人可能已經發現,做什麼就說什麼的行為好像似曾相識…不就是我們的父母輩很常使用的絕技「碎碎念」嗎?

與我前面強調的「把行為及情緒用語言表達」相較之下,碎碎念、或是嘮叨的心理動機,是出自於焦慮!

為了排除自己的焦慮感,所以把什麼事都掛在嘴邊,即使對方根本沒有回應、甚至雙方沒有互動。

當人在碎碎念時,目的是為了改變他人的行為,而非專注在調整自己。

當發現自己開始重複敘述孩子做了什麼、哪裡不好、應該要怎麼做時建議先停下手邊的事,深呼吸,聽聽自己的焦慮是什麼?可以怎麼處理?

倘若帶著焦慮與孩子互動,結果不難想像哦…

雖然成人、甚至孩子都已具備使用內化語言來面對生活的能力,但在面對不熟悉、或是高情緒強度的情境時,透過描述並聆聽彼此的想法與感受,讓自己感到被接納、被理解,可能是孩子年幼時更溫暖的陪伴方式!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易怒型」的小孩,平常便需要多下一點功夫,讓他們多了解自己的情緒。

父母可以利用繪本或是圖片讓小孩認識不同情緒的詞彙,如憤怒、傷心、難過等。

鼓勵小孩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帶讓孩子一起參與有助於情緒管理的活動,如瑜伽、靜坐等。

參考資料:

https://www.mercycorps.org/helping-children-through-crisis-tips-parents-and-caregivers

http://www.healthguidance.org/entry/11531/1/10-Ways-to-Calm-Your-Angry-Child.html

http://www.pbs.org/parents/education/going-to-school/social/what-can-parents-do/

http://www.findababysitter.org/blog/7-creative-ways-to-calm-an-angry-child/

12個孩子被故意丟在超市,結果竟如此讓人吃驚!

night119

開學了!解讀入園焦慮:分離,讓我們跟孩子一路成長~

night119

女人,好好經營你的35-55歲,不管多忙,必看……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