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筱琳子
我家寶貝何其有幸,打從呱呱落地至步入兩歲以前,都由兩個媽媽輪流帶著。後來小人兒越來越調皮,媽媽年紀已大,照顧起來分外吃力;而婆婆亦因另一個孫子的降臨,而務必待在老家當全職保姆。
因此,我和他爸幾經掙扎,終於決定把他送往幼兒園。由於擔心他難以適應幼兒園生活,暫且選擇讓他上三天制(星期一至星期三)。
剛開始的時候,他非常期待上學。
可能待在家裡太悶了,性格好動的他,即使家裡有成堆的玩具和精彩的卡通片,對他而言卻始終意猶未盡。
學校的大草地、秋千、滑梯,以及各式各樣趣味盎然的戶外活動,任他奔跑盡情玩樂,這才過癮嘛!
『風平浪靜』的日子大概維持了好幾個月。接下來每逢週末到了尾聲,寶貝就開始『碎碎念』,說什麼 「不要上學啦,要和爸爸媽媽一起」之類的話。原來 Monday Blue 不是大人才有的專利呢!
我想,準是因為週末過於頻密的家庭活動,讓他在『邁入』週一的時候難以收拾心情,因故不肯上學吧?
只知道每回把他交到老師手中要說再見的時候,他要不喊個聲嘶力竭,要不哭得肝腸寸斷。不僅把我的衣角扯得近乎破裂,也把他爸的衣襟哭得濕透了。
我們從納悶不已到憂心忡忡:學校是否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而身為家長的我們被蒙在鼓裡?
後來向老師了解後才知道,其實真的沒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只是寶貝有了分離焦慮(Separation Anxiety)。他漸漸長大了,懂事了。
以前剛來報到的時候,緊湊的『學習玩樂』時段輕易將他滿足。現在的他,慢慢覺得和爸爸媽媽分離是件多麽令人難受的事。他是擔心我們忘了來接他?還是把他拋下自個兒玩樂去了?
也許我們平時都寵著他,如此緊密的親子連結卻令『說再見』成了項艱巨的功課。故此,耍賴不依,嚎啕大哭成了他尋求慰藉的唯一出口,是吧?
我們著實過了一段非常折騰的日子。老師曾建議我們「放下,離開」,但這不就相等於扔下就走?殘忍還是其次,我個人覺得這絕非良策。
有時候,我們真的狠下心腸做了,事後卻又愧疚不已。就這樣,週一上學成了我們家三口的夢魘,週三放學則成了我們最期待的一天。
後來我靜下心想,寶貝從小就很知性,常常把他『扔』下偷偷離去,久而久之不就在他心底形成一道難以磨滅的陰影嗎?如此一來他不就越來越抗拒上學嗎?
於是,我們試著以積極樂觀的『安慰法』哄勸他上學,一再告訴他把拔馬麻絕對不是拋下他獨自去玩樂,而是為了工作而暫時離開他:「到了放學時間就一定準時把你接回家哦!」
偶爾我們也試著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漸漸融入學校的生活,結識更多的朋友,開啟他愉快的情緒體驗。慢慢的,小小人兒好像也豁然開朗了。
當他揮著小手向我們說再見的時候,還是會有點半信半疑:「放學後把拔馬麻就來接我了哦?」當我們頻頻點頭說是,再和他相擁吻別後,他這才放下心頭大石,蹦蹦跳跳地跟著老師走開了。
我們終於又回到當初笑說再見的時候。這個小插曲不過是育兒路上其中一個小小的考驗而已,今後的挑戰還多著哪!
我親愛的寶貝,漫漫人生路,往後的每一道再見,也許都蘊含著厚重而意義深遠的生命哲學。如何『從容』道別,更是門學問呢!
可是此時此刻的我又何必太憂心呢?反正一切自有安排,好好享受當下再說吧!
========
作者筱琳子簡介
.雜誌撰稿人
.2014 年馬來西亞講華語活動徵文比賽特優獎
.2015 年福聯會婦女組全國徵文比賽冠軍
.2015 年馬鳴菩薩文學獎入圍
.愛,四面八方 . 愛旅遊 (AI FM 嘉賓)
》更多作品集請瀏覽:http://wanka365.com/author/wanka24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