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勤
玩具,是小孩重要的玩伴,但是玩具太多了,可不一定是好事。
我觀察,我的孫子小虎四五個月時,媽媽給他看書講故事時,他特別關注,有時還會發出咯咯的笑聲。
記得,媽媽天天讀繪本《巴布工程師》給他聽,他學會說的第一句話是“爸爸”。可能是“巴布”和“爸爸”音相近的緣故吧。
可是,小虎漸漸長大了,我和他的父母常常買玩具給他,到八九個月時,竟然有兩箱玩具了。
我發現,小虎看書不再那麼專注了,看兩頁就開始關注別的事;玩玩具也是摸摸這個,又摸摸那個。
原來,給小孩過多的玩具,只會助長他養成散漫的性格,這樣的幼兒會注意力不集中,見異思遷,興趣愛好也會變幻無常。
我建議他的媽媽收起一部分玩具,一天只玩幾個。
有一天,他的媽媽拿了三個空的飲料瓶給他,他玩得很開心,翻來覆去的看,又是咬,又是敲。
在小孩看來,一個瓶蓋,一個空瓶,一塊小木頭,也可能比買來的高檔玩具更好玩。
讓孩子最著迷的“玩具”,往往來自大自然。
一類來源於自然,如沙子(類似的有米、豆子、麵粉),泥巴(類似的有麵團、橡皮泥),水、冰、雪、石頭,小動物,地上的小蟲,羽毛、花瓣、樹葉,甚至灰塵。
它們的千變萬化和豐饒質感,是人工的玩具所難以企及的。
另一類則是大人們日常使用的東西,電子產品之類。家家酒玩具只是孩子無奈的選擇,他們最嚮往的是和大人一樣玩真的。
一把掃帚,一個灑水壺,一支扳手,一台計算機,就能讓孩子興奮的鼓搗半天。
我的“忘年交”張琳的這些發現,是從兒子墨墨身上得到的。
她曾給墨墨買過一些昂貴的知名品牌玩具,顏色光鮮,聲光俱全,按鈕和機關設計精巧。
可是漸漸的,它們大都被墨墨冷落在一邊,偶爾想起來才去玩兩下。
當墨墨20個月時,在不需父母刻意引導下,墨墨每天必玩的是米、石頭,各種各樣的筆,各種各樣的書,橡皮泥,水,大大小小的球,用各種鍵盤打數字,他幾輛就四個輪子加上一塊板的小車。
張琳告訴我,墨墨對塗鴉如痴如醉,灑米的安靜,踩水的瘋狂,是在玩那些電子玩具時我從未見過的。
我不知道這些返璞歸真的玩具對智力有多少裨益,但它們對孩子情感和人格的滋潤,一定是遠勝於人造玩具的。
天下的父母只要用心去觀察,都會有同樣的發現。
讓孩子被各種各樣的人造玩具包圍,要什麼有什麼,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幸福。
一位父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一天到晚不高興,整天哭喪著臉。爸爸為了讓他不缺少快樂和幸福,以為是因為缺少玩具,就買了許多高檔貴重的玩具,放在他的房間裡。
小兒子整天說說笑笑,爸爸認為他不缺少快樂和幸福,不需要玩具,就拉來一車馬糞,放在車庫裡,讓兒子去玩。
兩個小時後,這位父親走進兩個兒子玩的地方,大吃一驚。
大兒子正在玩具堆裡哭!爸爸問他:『兒子,你有這麼多好玩具,難道還不快樂嗎?』
兒子哭著說:『爸爸,我一點也不快樂,我怕把玩具弄壞了!』
這位父親又走進小兒子玩耍的車庫,發現小兒子滿頭大汗,正用一個小鏟子在馬糞堆上使勁的刨。
『兒子,你在做什麼?』父親驚訝地問。
『爸爸,你給我拉來了馬糞,我想這裡一定藏著一匹金色的小馬!』兒子興奮地說。
這位父親恍然大悟。
原來,孩子眼中最好玩的玩具,並不一定最高檔、最貴重的東西,而是可以動手創造的東西。
我記得我小時候,最愛玩的是一個不大的洋娃娃。我愛給洋娃娃做衣服,今天穿這套,明天穿那套;還愛給洋娃娃梳頭髮,今天一是馬尾,明天是辮子,其樂無窮。
玩具是有性別差異的。男女孩子喜歡的玩具是不同的,也不應該相同。
我兒子小時候,買最多的,也都是能夠組裝才能玩的玩具,像拼圖、飛機、模型等等。
有一次,他組裝一艘軍艦,老是裝不好,一邊流著淚,一邊裝。裝不起來的時候,也不讓我們幫忙。反正他知道,不裝好就不能玩,所以想盡辦法裝起來。
後來,他的動手能力很強。什麼電器壞了他一會就會修好。
上六年級時,自己裝了一個五個台的收音機,在學校裡獲了獎。長大了,他成了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
玩具會說話。
無論是嬰兒還是幼兒,對孩子來說,只能看、只會動的玩具,孩子玩一會就置之不理了。因為這些玩具和他們自己沒關係。
像是會發出聲音的電動螃蟹,會發出青蛙、小貓、小狗的叫聲,還能發出電話等聲音,而且打開開關,它還會在地上轉圈爬。我看鄰居家有一個,覺得很好玩,就給孫子小虎買了一個。
小虎剛開始很喜歡,追著電動螃蟹在地上爬。過了幾天,他最感興趣的是螃蟹肚子上的滑輪了。
他反覆的搖、拽……他想弄明白,這隻螃蟹為什麼會轉。可能在他心中認為,這比電動玩具本身要好玩。
培養孩子肯鑽研、有創意的精神,才是我們給予孩子玩具的目的。一顆鈕扣、一個瓶蓋,往往會勝過一個電動玩具。
玩具不在多,在於讓孩子專心地玩;
玩具不在貴,在於讓孩子動手去做。
來源:盧勤問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