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什麼藥可用可不用?兒科醫生解密兒童用藥的4大原則

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對嗎?打點滴,病好得快?發高燒,應用退燒栓劑嗎?

這些可能和你想的都不一樣。


以下跟各位媽咪分享台灣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提倡的 “兒童用藥4原則” ,告訴您怎樣科學用藥,讓家長放心、孩子不受罪。

———————— * ————————

<section class="135article" style="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background-image: url("

孩子用藥的四大原則


什麼才是正確的用藥觀呢?下面這四大原則家長一定要心裡有數——


吃藥種類能少就少
第1個原則


不管是中藥或是西藥,沒有任何一種藥是沒有副作用的。如果有少數中藥總是強調天然植物提煉,完全不提其副作用,那麼這是一種欺騙的行為。

至於大部分西藥則很誠實的將副作用寫在藥品說明書上,萬一不幸發生了不良反應,就可以回溯調查是哪一種藥所引起。


然而,一種藥加上第二種藥會發生什麼事情,有時候就很難評估了;如果再加上第三種、第四種、第五種,同時配合各式各樣不同的食物,說實在,會迸出什麼不良的火花,恐怕神仙也難知道。


許多藥物上市之前僅只有成人的臨床試驗,並沒有通過兒童的部分。因此,您的孩子若是看病後,拿到紅白藍綠黃一大堆的藥混在一起,請算一下處方單上有幾種藥物:種類超過七種的處方,恐怕要問清楚後才給孩子服用。


不要隨便打點滴
第2個原則


我聽過太多位家長跟我請求:“吊個點滴讓孩子快點好。”我的答案常常是:“不好不好。”


醫學上應該要有的共識,就是藥能用吃的就不要用注射的”。靜脈注射點滴,通常只在非常時期,比如說無法進食(腸胃道出血、阻塞),或脫水、休克、低血糖等,須快速改善或急救的狀況。

所以,能吃能喝、能跑能跳的孩子,絕對不需要打點滴。點滴液的成分,如果沒有加入其他藥物,基本上就是生理食鹽水與葡萄醣液。


有人說:“醫生,裡面要加那個黃黃的營養針才有效!”那個黃黃的就只是維他命,還不如吞一顆小善存。還有家長要求在點滴裡加入退燒藥,這就回到我剛剛的原則:藥能用吃的,就不應該用注射的。

如果您知道每年都有人因為注射退燒藥而產生過敏性休克,應該會和我一樣決定藥還是用吃的比較妥當。最後,如果您覺得打點滴之所以會有精神變好的效果,純粹是因為強迫臥床休息所導致。


不要經常塞肛門栓劑
第3個原則


肛門栓劑是一種變相的靜脈給藥,因為肛門的黏膜吸收好,藥物會很快進入血流到達全身,達到快速發揮療效的目的。


然而,目前以台灣為例,兒童使用肛門栓劑是有些犯濫了,包括退燒栓劑、止吐栓劑、止喘栓劑等。


一般來說,栓劑只有孩子嘔吐不能吃藥的時候才使用。使用栓劑有兩個主要的缺點:肛門黏膜受損、孩子的心理傷害。因為藥物吸收得快,以退燒栓劑為例,使用栓劑退得快,燒起來更快,小孩因此常常畏寒發抖。

這樣的用藥實在沒有達到我們“讓孩子在生病過程中舒服一點”的目的,反而徒增痛苦。因此大部分的兒科專家都建議:藥物還是口服最安全,肛門栓劑並非不能使用,但少用為妙。


抗生素殺細菌的,不是殺病毒的
第4個原則


造成人類生病的病原體大致包括:病毒、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氏體、寄生蟲,簡單來說就是病毒和非病毒。目前臨床使用中病毒有專門的抗病毒藥物,抗生素都是針對非病毒。


抗生素只能殺細菌,不能殺病毒


在兒科的感染症當中,90%都屬於病毒感染,不需要抗生素的治療

以前的人,也許是病毒、細菌分不清楚;但現在醫學愈來愈發達,醫生的經驗也因為世代傳承而愈來愈老練,我們可以藉由臨床的症狀,或一些簡單的檢驗,就能大致分辨出病人屬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比如說:


流感快篩顯示陽性,就為病毒感染,大概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若是A型鏈球菌快篩顯示陽性,表示抗生素非開不可。


這樣一來,抗生素的使用量就可以被控制在合理的範圍,抗藥性的惡化情形也就不會太快。


抗生素並非越貴越高級療效就越好


很多人以為,第二代抗生素一定比第一代有效、第三代又比第二代有效,因此喜歡使用最新的藥物,其實都是錯誤的迷思。

新舊抗生素的差別,是在於它的抗菌範圍,而不是藥效的強弱;就像有功夫的老廚師,就算只用鹽巴,也能炒出一盤好菜,總不能每道菜都用XO醬吧。


我們小兒感染科醫生,到現在還是常常使用一百年前的青黴素治療病人,只要診斷準確、劑量妥當,效果一樣好得不得了。


哪些藥可吃可不吃


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不盡然如此。

兒童用藥最常開立的不外乎退燒藥、化痰藥、鼻涕藥、止瀉藥、脹氣藥等,這些藥物吃了孩子病就會好嗎?不,絕對不是的。這些藥只是“症狀治療”,也就是“讓您的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卻不是殺菌的作用。


大部分的感冒藥
都是可吃可不吃


事實上,超過90%小兒急性感冒,都是以病毒感染為主,而對於幾乎所有的病毒,醫學上都沒有特效藥(流感病毒除外),必須靠我們的抵抗力自然殺死它


不同種類的病毒,病程需要的時間不一樣,有些病毒需要兩天,有些則需要五天。如果這只病毒需要五天才會痊癒,不管有吃藥,或是沒有吃藥,都一樣會生病五天才會痊癒。


感冒藥的功用,就是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您可能曾經歷過發燒的孩子因為畏寒而哭鬧不休,或是痰太多咳嗽到生氣大哭,或是流鼻涕流得滿臉,這些不舒服的症狀,都可以因為吃藥,多多少少得到改善。

因此,如果症狀已經減輕很多,家長決定不需要再吃藥,也是沒有關係的。


另外,如果孩子極度抗拒吃藥,每次餵藥都要哭鬧一、兩個小時,那麼“吃藥”這件事反而成為他最大的痛苦,在症狀輕微的很多人都以為“早點吃藥病早點好”,其實不盡然如此。在這個前提下,就別再吃藥了。

家長須知的看病常識


用藥要遵說明書和醫囑


關於藥物使用方式,需考慮藥物說明書,對於包括口服、肌注、靜脈使用等多種方式,首先推薦口服,而非口服方式優勢就是起效快,對於病情較重病人較為適宜。當然最終應以接診醫生的判斷作為最終標準。


哪些藥物不可擅自停止


使用抗生素、鼻噴劑或吸劑……等藥物,是不可以擅自停止的。如果家長不確定藥物是否能擅自停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詢問處方的醫生:“這些藥一定要吃完嗎?”相信醫生會給您正確的答案。


要向醫生表達用藥習慣


孩子雖然年紀相仿,但是用藥習慣卻時常南轅北轍。雖然大部分孩子愛喝藥水,但也有孩子很能吞藥,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為了避免藥效不彰,或者是浪費藥物,家長應主動提供醫生孩子餵藥的習慣,比如說什麼樣的給藥頻率較容易配合執行?一天兩次?還是一天四次?孩子比較喜歡藥水?還是藥錠?等等。


要知道危險的跡象


離開醫院之前,一定要多問一句:“除了預定的時間複診之外,如果提前出現什麼樣的跡象,要趕快主動就醫?”光是這句話,就可以免去許多無意義的跑急診,或者錯失黃金診斷的時機。


家裡如果有比較焦慮的長輩,也可以藉由醫生的話,讓他們比較心安,“除非發生如此這般的情形,否則三天后再複診即可。”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爸爸真棒”

“爸爸真棒”的話

本文感謝上海新華醫院的萬醫生和上海中山醫院陳醫生的幫助。以上內容僅供家長參考,小兒用藥最重要是應該以專業醫生為主導,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家長這種行為,會毀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night119

當一個全職主婦意味著什麼?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night119

現在的小朋友動輒惱怒、氣餒、焦躁?讓我們和他們一起學習收集陽光吧!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