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母親對「寵壞」都有不同的理解,不過在某種程度上,大多數孩子會抱怨或者表現出其他不良行為。
如果孩子被寵壞了,那麼作為父母的你們,可就要當心了!因為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影響的。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放縱是罪魁禍首,如果孩子擁有以下幾種表現,那麼就說明你的孩子有可能被你寵壞了。
可是有爸媽會說了,好多偉人小時候也可淘氣了,讓他自由發展說不定以後是馬雲二代呢。這話無言以對,喬布斯的養父母對他也是百依百順的,也不影響他茁壯成長啊。
那什麼孩子叫「被寵壞」,什麼叫「聰明」呢?
下面給大家列了幾個特點,如果熊孩子是這樣的,就不是好兆頭喲!
在許多家庭裡,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只要是寶寶要求的,父母往往會盡量去滿足的局面。假使某次孩子的需求沒被滿足,他就會不高興地發脾氣。
話又說回來,孩子都有「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在家裡發脾氣也是不可避免。可是如果在外人面前發脾氣,很可能是心底裡覺得他是宇宙中心,是不好的徵兆喲。
牛人都是「永不知足」的,可是這個「永不知足」是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而不是對別人嚴格要求。
當孩子的欲望出現了不能得到滿足的情況的話,那真的只能說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真的太多了,已經把孩子寵壞了。他們看到什麼就想要什麼,如果得不到的話就鬧,就哭,直到大人滿足他們為止。
孩子如果有這樣的表現的話,他們就不會珍惜身邊的食物,玩具,浪費父母們辛苦賺回來的錢物,也不會懂得什麼是感恩,什麼是分享,這真是遭透了。
家長如果面對永遠無法滿足的「熊孩子」,比如永遠對玩具不滿意,對食物不滿意,那就要教會他「自己去追求更好的」,而不是一味的試圖滿足他。
公共場所,總有一些寶寶不知什麼原因大吼大叫,孩子很煩躁,家長很尷尬,無奈。
其實寶寶在公眾場合哭鬧無非是三種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
這是因為你對自己寶寶的溺愛造成的後果,特別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很普遍。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家庭裡,因為你的少拒絕、少延遲,所以導致你寶寶的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制力。
2.家長不遵守規則。
本來與孩子約定好的事情,說變就變,不能狠下心堅持原則。看見孩子哭得死去活來,上氣不接下氣而心軟。這樣寶寶更不會遵守你約定好的規則,而且只要有這樣幾次得逞,就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
3.喧鬧的環境。
商場、超市人滿為患,空氣特差,在這樣的環境下走來走去,特別容易疲勞,這是你都感覺到的現象更何況是一個小孩,他們比你更能感覺到疲勞與口渴,更多的是煩躁與不安,所以容易大哭大鬧。
家長可以對照一下,找出你寶寶在公共場合哭鬧的原因。看看是不是因為你寵壞了呢?
很多聰明的孩子會用自己的勞力換取好處,比如「我洗碗就帶我去動物園」之類,這是很平等且明智的做法。可是如果他用不屬於他的東西,比如「帶我去動物園就還你手機」,就屬於變相搶劫,千萬別讓孩子得逞,不然會樹立強盜邏輯觀。
這事其實得怪父母,其實全都是父母的問題。「分享」這個事情是不用教的,除非父母總是對孩子強調「別讓人碰你的玩具」。
許多媽媽覺得孩子只要不管好自己,不要給自己添亂就好,所以所有的家務全包,寶寶連自己的玩具也不收拾。最後導致大人很辛苦,小孩卻覺得家務本就是大人的事,和自己無關。
這樣的寵法,不僅無助於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還導致了孩子自顧自我,缺乏家庭意識。
當孩子被寵壞後,父母們說什麼他們就容易當成是耳邊風,反正父母也不會責罰於他們,愛聽不聽。於是父親在跟他重複了多次的問題,比如要他吃了東西把包裝要丟在垃圾桶,卻每次都是丟得滿客廳都是。最後家長忍無可忍,對孩子進行管制。
其實,父母們只需從小幫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溺愛少一點,也就不可能會出現這樣子的情況了,而過多的溺愛往往是導致孩子變壞的根源。
如何區分「撒嬌」和「控制」?
究其原因,還是「試圖證明自己的地位」,因為他自出生起就是家庭中心,試圖用控制來證明自己的位置。長此以往,步入社會不再是世界中心以後,容易落差過大而走向極端。
你是否曾賄賂過自己的孩子?你是否會給他們發錢,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行為?獲得好成績?或在吃飯的時放下手機?別惹你生氣?
許多父母之所以使用賄賂,並非因為我們自信這是最好的教育工具,而是因為厭煩了。
父母既希望孩子能做到最好,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言語,讓孩子理解我們的意圖,於是想說:「好吧,管不了那麼多了,眼下最緊急的是讓孩子完成任務,未來,他們會明白的。」
但可惜的是,靠賄賂完成任務的孩子,關心的是賄賂,而不是任務。所以,賄賂是無用的。而且一旦形成習慣,你會遭受沒錢孩子就不做某事的風險。
建議父母,獎勵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取得的成果(例如,獎勵孩子閱讀了30分鐘,而不是讀完一本書。)這樣,閱讀速度慢的孩子就不會變得沮喪並放棄閱讀,因為他們有同樣的機會獲得獎勵。而且,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獎勵是僅限一段時間的。
愛孩子要有度,過分寵愛孩子,不是愛,而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