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孩子來了,但這並不是結局——「從此,一家四口永遠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 。往後的日子裡總有些波折,有些漣漪,尤其是對於老大而言。
《彼得的椅子》講述自從媽媽生了小妹妹,爸爸把彼得過去用過的東西都全部漆成了粉紅色,彼得覺得被冷落了,他非常難過,於是他決定帶著自己的小椅子離家出走。
當他想坐進小椅子時,發現自己已經長大,坐不進去了,於是他想通了,帶著小椅子,高高興興地回家,跟爸媽和妹妹團圓了。跟著爸爸一起把小椅子漆成粉紅色。
書 名:《彼得的椅子》Peter’s Chair
作 者:艾茲拉.傑克.季茲Ezra Jack Keats
譯 者:孫晴峰
出版社:明天出版社(台灣:上誼出版社)
這裡就有這樣一位大孩子。他是一位哥哥,他的名字叫彼得。
故事一開始,彼得正在搭積木。
他搭了高高的積木房子,最上面放的是他最心愛的玩具鱷魚。
他的愛犬威利衝過來,「啪啦」,很大聲地,房子倒了。
媽媽的聲音傳來:「噓!以後你可得小聲點玩,別忘了,我們家裡有個小寶寶呢。」
這樣的場景恐怕很多家裡有兩個孩子的家庭都發生過吧?
五六歲的孩子最喜歡搭建的就是房子,一是因為仍然處於空間敏感期,有探索空間的慾望,二是因為他們對「家」的概念有了完整和全新的認識。
一個屬於他們的房子下有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每天在那裡生活,就是所謂的家。
所以在故事的第一頁,作者就已經寓意了這是一個關於「家」的概念,在家裡發生的故事。
「啪啦」和「噓」形成了強烈的「動」與「靜」的對比,在繪本當中,象聲詞的使用比比皆是,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無論中文還是英文,孩子最初閱讀繪本對象聲詞都是感觸頗深的。
彼得往妹妹蘇西的房間裡瞧,媽媽正在搖籃旁邊忙東忙西的。
彼得發現自己的搖籃被漆成粉紅色了——代表妹妹的顏色。
爸爸還邀請他去把高腳椅也漆成粉紅色,他曾經坐過的高腳椅。
彼得又看到自己的嬰兒床也變成粉紅色了。
看到家裡這一抹抹的粉紅色,彼得會是什麼感受呢?
故事一下子進入到了粉紅色的世界,多麼美的一個畫面啊!
牆壁是粉紅色的,帶著優雅的黃色和白色花瓣,媽媽的衣服是玫紅色的,也帶著花瓣,蘇西,對的,小妹妹的名字,她的搖籃是粉紅色的,竟然還有白色的蕾絲!
顏色的更換代表了物品的所有權轉移了!所有權轉移代表愛被分走了。
小彼得看見媽媽在搖籃邊忙東忙西的,為啥這樣說呢,照顧小嬰兒一定是忙東忙西的吧!而媽媽忙東忙西的,會不會就遺忘了小彼得呢?
而爸爸則是在一旁為自己剛出生的小女兒油漆椅子,看起來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呢!
你看,彼得爸爸的臉都笑開花!爸爸的興奮反襯彼得的失落。
所以在小彼得的心裡,此時的爸爸媽媽變成了「他們」。他們,多麼遙遠的距離啊!
看到這裡,我一直在想,彼得的心裡受到了多大的創傷啊,當他正常的玩玩具的行為受到限制,當他的東西全部被妹妹擁有,他會不會擔心自己失去了一切?失去了爸爸媽媽的愛?
每個老大面對老二心中都曾有一絲絲的痛,但是他們何曾知道,父母對他們曾經的愛比天還高、比海還深。。。
彼得看到嬰兒床不遠的地方,他的小椅子擺在那裡,還沒有被漆成粉紅色。
他抓起小椅子,跑回自己的房間。
他叫上他的小狗威利,對他說:「我們離家出走吧!」
這裡用了「抓」和「跑」兩個動詞,形容彼得激動的心情。
「離家出走」,我們能想到彼得心裡想些什麼了吧?
妹妹簡直就像一個入侵者,占有了他的搖籃、高腳椅、嬰兒床,還有爸爸、媽媽的愛!
彼得帶著小狗,帶著點心、餅乾,還有他的藍椅子、玩具鱷魚要離家出走;他還帶走了一樣東西,他小時候的照片。
藍色小椅子是彼得僅剩下的,還沒有被歸為屬於妹妹蘇西的東西了,玩具鱷魚也許是他最喜歡的玩具吧!那麼小時候的照片呢?代表著什麼呢?成長的記憶。
我想起,當我家老二出生不久後,老大畫過一幅畫,那裡面有爸爸、媽媽和他自己,卻沒有弟弟。他當時的心情和此時的彼得一定很像吧!
彼得選好了離家出走後定居的地方——自己家房子的前面。
他放好東西,決定坐在他的小椅子上休息一會。
但是他坐不進去了,他太大了!
從故事這裡開始,彼得才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在尷尬沮喪的心態當中成長起來了!
走到外頭?僅僅是站在房子前面?哦,原來小彼得只能去家附近的地方,這就是孩子口中的離家出走!而且他們覺得這個地方不錯?!
離家近,可以隨時回家!媽媽可以隨時看見自己,不會迷失!反正已經出來了,就可以說是離家出走了吧?!
看看那彼得雙手掐腰的姿勢,準備做什麼呢?坐上他的小椅子!
最有意思的是那張彼得小時候的照片,光著屁股的小Baby,就跟現在的妹妹一樣小!
每當我們父母面對這些孩子小時候的東西,都感慨歲月匆匆,感慨孩子成長之快,是吧?那麼孩子們呢,他們作何感想呢?
彼得突然意識到,他要拋卻曾經,因為他已經有了更多可以做的事情,譬如照顧妹妹,保護妹妹。長大一定是喜悅大於失落。
媽媽出場了,媽媽從窗口叫彼得:「小彼得,今天午餐有很特別的菜,你要不要回來,跟我們一塊吃?」
你看媽媽說的話,多麼的溫柔,完全沒有因為彼得的「離家出走」而勃然大怒,我們可以感受到這位媽媽是一位很尊重孩子的想法、很會吸引孩子的媽媽。
她沒有用命令的口氣,而是徵詢孩子的意見,「你要不要回來跟我們一塊吃」,並且「今天午餐有很特別的菜」。
吃,是吸引孩子的一大利器,每個孩子飢腸轆轆的時候都抗拒不了吃的誘惑!尤其是很特別的菜,哇,媽媽的話術好高明啊!一下子彼得的意志就瓦解了!
而且這裡媽媽也用了「要不要」,和爸爸是一樣的詢問商量的口氣,給小彼得自主選擇權,尊重孩子的選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此時,彼得一定開始回心轉意了吧?不過,表面上他假裝沒有聽見。應該是在思考該如何緩解自己離家出走造成的尷尬吧!
看,彼得躲起來了!他藏到哪裡了呢?
窗簾下露出了兩隻鞋,一定是藏在這裡了吧?媽媽也是這樣想的。
她高興地說:「那個小頑皮鬼一定是躲在窗簾後面。」
「高興地」,我們感受到了媽媽對彼得的愛!
彼得玩的這個小把戲,媽媽是真的沒發現呢,還是假裝不知道呢?
媽媽不僅假裝不知道,還高興的說「那個小頑皮鬼」,代表著媽媽對小彼得的寵愛之情。
「一定是」,代表著媽媽的判斷,小彼得內心一定偷偷的在笑吧!看,媽媽不僅溫柔,不生氣, 相反還有心情逗著彼得玩,多麼有智慧的媽媽啊!
媽媽掀開窗簾,可是彼得不在那裡。
「我在這裡呢!」彼得大叫。
哈哈,彼得不在窗簾後面,他藏在了櫃子後面!原來窗簾下的那雙鞋是個掩護!聰明、可愛!
彼得大叫,哈哈,是想嚇唬媽媽一次呢!看,彼得張開小手,多開心啊!
狗狗威利卻還藏在裡面不肯出來,連小鱷魚也在偷偷的笑呢!
這種躲貓貓的小把戲是所有小孩子的最愛啊!有愛的家才有這麼聰明的寶貝!
飯桌上,彼得坐在大人的椅子上,他和爸爸說:「我們來把小椅子漆成粉紅色的,給妹妹坐吧。」
小椅子就這樣,由藍色變成粉紅色了!
它是彼得和妹妹共同的小椅子了;共同的,還有搖籃、高腳椅、嬰兒床,還有爸爸、媽媽的愛!
圖畫中,爸爸一隻手搭在彼得的肩膀上,和彼得溫柔的對看著,濃濃的父愛完全寫在了臉上。
而且彼得坐的椅子和爸爸一樣是黃色的大椅子,是不是表示彼得長大了呢?
右邊媽媽抱著妹妹蘇西也過來了,蘇西的小手看見了嗎,伸出來像是在感謝哥哥對他的疼愛~因為哥哥說要把小椅子漆成粉紅色的,給小蘇西坐呢!
原來長大就在一瞬間,當彼得經歷了內心的痛苦掙扎之後,突然變得懂事起來,突然意識到了自己作為哥哥的責任與自豪,這是多麼可貴的成長經歷啊!
這本繪本中主要用三種顏色呼應寓意。
一種是粉紅色,一種是藍色。粉紅與藍,一暖一冷,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粉紅色象徵了一個新生命誕生的喜悅,所以搖籃、嬰兒床都被漆成了粉紅色;而藍色,比如那把小椅子,則是彼得不安與孤獨的微妙心情的真實寫照。
還有一種顏色,也非常重要,就是黃色。
當彼得對爸爸說「 我們來把小椅子漆成粉紅色的,給蘇西坐吧!」 時,彼得坐在一把和爸爸一樣高、一樣大的黃椅子上。這黃色,暗喻著彼得的成長。
讀了這個故事,我有些感動。當第二個孩子到來後,大人很容易手忙腳亂於小寶寶的照顧,而對大孩子的感受有些忽略。
爸爸、媽媽讀這個故事,能更切身的體會大孩子的心理、處境;大孩子讀了這個故事,能更容易接受弟弟或妹妹的到來;老二讀了這個故事,也更能體會自己曾經給哥哥或姊姊帶來的挑戰以及大孩子那曲折、動人的愛吧!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小蝌蚪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