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函最近不怎麼吃中飯。」妻子說。
我玩笑道:「是不是你的廚藝沒有精進啊?」
「嚴肅點好不好?孩子以前可不是這樣,這是第一次發生這種狀況,我想她一定在外面買零食吃了,誰給的錢呢?最近也不讓我送她上學了。」妻子及時給我補充細節。
「嗯!一定是,注意錢包,數好錢包裡的錢數。」我覺得女兒私下拿錢不告訴父母又不太可能,孩子在我心裡特別乖巧也懂事,似乎不會做出這樣「天大」的錯事。
這是我和妻子的分工,孩子的教育我主管。
沒過幾天,妻子一臉忐忑告訴我:「錢包裡的錢少了200元」。
「你確定少了200或是消費忘記了?」我著急的問到。
「確定!」妻子肯定的說。
在我的意識裡絕不能冤枉孩子。
我驚呆了,即便心理有準備,可是數額超出我的想像範圍。「我小時候也偷偷拿過我爹的糧票,去換錢買東西,現在不也很優秀嗎?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發生不同的錯都是正常的。」我這樣安慰妻子道!
但我知道問題很嚴重!
「過來,雨函!」我的表情很嚴肅,語氣卻是溫柔的。
「你拿了媽媽200元,對不對?如果你拿了,不要做任何的狡辯,媽媽是有證據的,不會冤枉你,希望你能誠實的說出來,拿了就拿了,考慮好了回答我。」
女兒低著小腦袋進了房間,我對妻子說:「一會我們進去,她不會出來的,你進去看看她,不要讓孩子心裡太緊張,也讓她感受到你的愛。知道嗎?」我對妻子說。
「好!」
最終!孩子承認了她的錯誤行為。
我沒有問孩子拿了幾次,在這種情況下強問的話,孩子會害怕,緊張,本能的撒謊,逃避責任,無形中迫使孩子再多撒一次謊。
想到這,我接著說:「你在沒有得到媽媽允許的情況下私自拿錢,不只不對,這還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這是小偷行為,也會讓人瞧不起,如果你在外面拿了同學的東西或錢,後果更嚴重,嚴重的話都會給家庭帶來恥辱!」
我努力的把羞恥心,家庭觀念灌輸給孩子,為以後教育做鋪墊,孩子當時上小學四年級,她還不太明白恥辱和家庭觀念的深層意義。但是有問題時,一定要在諸多的對或錯發生時及時灌輸給孩子。
拿錢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啟發!就看爸媽們怎麼看待這些在孩子成長路上發生的事,怎麼樣給孩子以幫助和引導以及教育。
人的思想觀點和好的行為的養成不就是靠一部分經歷和感悟帶來的改變嗎?不正確的引導,粗暴的,也只會讓孩子迷茫和不知所措。繼而產生逆反心理繼續錯下去!
妻子對我說:「以後錢包都別亂放了,收起來,不給孩子創造犯錯誤的機會。」
「有進步!」我誇著妻子,我建議暫時還是把包包放在客廳,我想看看孩子通過這一次的溝通和教育,她是否已經改變了自己的錯誤行為……
「300元!」妻子滿臉的憂心,坐立不安。
我也有點傻了,這可怎麼辦?還是不能打罵,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又是老話常談,一番教育嚴肅又溫柔。這次錢包得收起來了,我也憂心了,問題實際上沒有解決啊,怎麼樣能幫助到孩子呢?
從200元直接到300元,這是什麼心理?
我分析著,女兒可能會這樣想:我再拿一次,多拿一點以後我就不拿了,就改了。
我對妻子說:「在這個特殊問題時間點,你不要表現的太嚴肅,反而你要更加關心她,越犯錯越要疼愛她,要有行為出來。再加上我們的引導,幫助她,然後多和孩子談心,套套她的話,問問學校、同學之間什麼情況,再找找原因吧!」
妻子點點頭!錢包收起來了,過了幾天,正是沒有打罵孩子而是用一種疼愛式交朋友的辦法,孩子終於說出了實話:一個女同學,單親家庭,平常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爸爸一去看她就是給錢,這個女同學就是在學校亂花錢,女兒受到她的影響。
我想這其中也有同學間互相攀比,虛榮心等心理狀態的影響。這個問題不單單是偷錢那麼簡單了,已經延伸到另一方面了。現在找到原因就該出手了!
我立刻拿出500元放在女兒的桌子上,想給孩子心理和視覺的雙重衝擊。
接著我對女兒說:「不是老爸心疼這300元,你知道我們不希望你在外面自己買零食和飲料的,很不衛生。但爸爸也尊重你的需求,這些錢給你自己支配,你可以拿著它去買你自己需要的學習用品,書籍等等。但是我要看到你買的東西,我信任你,你不能欺騙我,在爸爸面前,你要用錢不能自己拿,直接提出來就行,因為這個錢不是你賺來的。不是你的,你拿了就是「偷」的行為,知道嗎!?爸爸會尊重你的需要和要求,以後有什麼事情我們一家人一起商量著來,好嗎?」
雨涵很用力的開心的點了點頭,我在女兒的眼裡看到了我們對她信任和理解後帶來的感動和欣喜以及慚愧。
我知道在對待孩子偷錢這件事上,我已經做對了一大半!暗地裡,我偷偷地樂著!
接下來,該是老婆出場了:「你的這個女同學行為太不對了,亂花錢,不知道家長賺錢的辛苦,這樣是不值得學習的,但作為朋友,你也可以幫助她改掉這個壞毛病。」
我們的目的是讓她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讓她明白有些看得見的壞毛病要及時制止,包括她身邊的人,這也是為以後做人打好基礎。
「週末邀請你的小朋友和這個同學來家裡做客,我給你們買飲料給你們做好吃的好不好?」妻子繼續說到。
女兒開心的答應,說:「我爸爸不是不讓我喝飲料嗎?你還買?」
妻子說:「偶爾喝喝沒有關係的,這是你承認錯誤的獎勵,況且還要招待你的同學呢!」
「嗯嗯」!女兒點點頭。
後面的不用我再續訴大家已經知道了結果吧!?
平等的,開心的和孩子交流是多麼的重要!孩子成長過程中所犯的錯都不為真正意義上的錯!
所以親愛的家長們,教育孩子,想讓孩子變的更好,從來都不是大吼大叫,也不是嚴厲教育,一定是以關愛為主題,給她(他)們以平等的尊重,給他們以自由的生長環境,既不傷害彼此,破壞家庭和諧的氛圍,也能讓孩子知道對與錯!
關鍵是每個家長都要有足夠的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