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你有權將孩子們的生活放到網上嗎?

社交平台上有三寶:按讚、代購、曬寶寶。

諸如臉書這樣的社交網路,是當下人人都在使用的交流平台;於是,父母率先掀起了各種曬娃風,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孩子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恨不得和全世界一起分享。

可也有人對於這種過猶不及的曬娃黨表示很反感,前段時間,藝人范瑋琪在社交網路上發自家寶寶的照片,結果被網友一陣狂噴,淹沒在無邊的口水中。

那麼,父母到底應不應該在臉書上po寶貝的照片呢?

我有時會被批評沒在部落客中寫作太多關於自己孩子們的內容。正因如此,某些人做出了最壞推論。沉默意味著內疚,所以我肯定是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孩子。

的確,我不怎麼寫作關於自己孩子,還有我和他們之間感情關係的內容。我有時會在文章裡順便提到他們,或者分享一個關於他們的小故事,但也就這麼多而已。

這並非我和Erin離婚後才發生的某種新情況。我一直沒怎麼寫作關於孩子們的事情,包括一家人同住的那些年間也是如此。

我在這種話題上保持沉默是有意為之。

這是否暗示我從來不去看孩子?這是否意味著,自從我和Erin離婚後,事情已經發展得極其糟糕?並非如此,它只意味著,我選擇不去寫作關於自己孩子們的內容。

雖然我由衷地讚同,養育子女是可以寫作的正當話題 — 我當然認為它屬於個人發展的討論範圍 — 但我依然選擇在此特殊話題上保持沉默。

要想實際有效地寫作關於養育子女的內容,我覺得需要分享一些和自己孩子們的私密故事,才能解釋闡明那些關鍵要點,而這並非我想涉足的領域。

我也許可以用其他某種方式寫作這樣的內容,但其他方式將不太匹配我的正常寫作風格,所以會像發育不良一般。而且無論我分享關於養育子女的什麼洞見,它都可能誘使人們猜想我的具體發現過程。

我是個成年人。我做出了清醒自主的選擇,在網上分享如此多個人生活方面的內容。我使用個人故事來解釋說明關鍵要點,從而幫助鼓勵和激發人們不斷成長,而且我知道這樣做會有大不相同的效果。

個人故事會為抽象觀點賦予人性特質。但保持如此開放的分享態度,會有相應後果。

我永遠都無法逃脫以前分享的內容。在自己餘生,我都必須過這種缺乏隱私的生活。但我是自主選擇了這樣去做。沒人推動我,或強迫我進入這種生活。我對此毫不介意,因為它就是我的個人決定。我會負完全責任。

但我有權代表自己的孩子們做出這種選擇嗎?除了自己之外,我不認為自己有權代表其他任何人做這種決定。

1

活在公開視線下

同時尊重他人隱私

分享一位對此並不介意的成人朋友的某個簡單故事,不會有什麼大問題。分享某個不會顯露他人身份的故事,一般也沒問題。

但要分享的故事可能給某人造成相應後果,使對方身份暴露並在本質上產生永久性影響,這種情形又該如何處理?我不認為自己有權做出這種分享決定。這樣做是很不公平的行為。

倘若感到要在分享的故事裡涉及他人,而且這種分享可能給對方造成相應後果,我就會直接詢問對方是否願意分享。

「如果我在博客裡分享這件事可以嗎?我認為自己的讀者們會發現它很有價值。」大多數時候,被詢問者對這種分享都不介意。有時他們會有所保留地同意,比如可能不想暴露自己身份。有時他們也會說不。倘若對方說不,我就不會分享。

對於一些頻繁出現在我生活中的人士,就像我的女友Rachelle,雙方對於什麼可以公開分享,什麼又不能分享,已經培養出一種合理的相互理解。如果對分享特定故事懷有疑慮,我就會直接詢問。之後我將尊重對方的選擇。

作為一名舞台演員和部落格作者,Rachelle習慣了身處公開視線下,所以像我一樣,她對這種事情有著相當寬容的態度。我生活裡的其他人則喜歡有更多隱私,所以你不會看到我公開分享關於他們的故事。

對於和我處境相似的人們來說,這種做法就是常識。請想像如果我開始發布人們期望我能夠保密的故事,會發生什麼結果。很快我就不會再有眾多朋友。為保持積極健康的交往關係,面對自己生活的公開層面和其他人對享有隱私的渴望,我必須小心守護這兩者間的界線。

這樣做非常重要,因為我想讓人們在我身邊時感到安全和舒適。他們需要可以信任我不會將其生活的私密細節,變成一種公開展示。

若你一直在長期閱讀我的博客內容,可能會認為對我非常了解,你也確實如此。但我希望你能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對我的了解並不完整。若你和我的互動僅限於互聯網,那麼你將永遠不能完整了解我。

你對我的整體印象會出現並不自然的傾向,因為通過網路這種媒介,我生活的某些方面無法得到任何富於意義的表達。

這也是我採用博客方式表達自我的結果。它可能看起來幾乎具備面對面交往的親密感,而且大家能更接近這種理想狀態也十分美好,但它和面對面交往並不相同。

即使對分享個人生活有非常開放的態度,我在選擇要公開分享什麼事情上,仍會存在缺口。而這種結果主要和尊重他人隱私權利相關。

2

公開生活的

黑暗一面

我理解人類思維有想要填補空白的自然傾向,但若大家能不自動做出最壞推斷,並捏造瘋狂的無稽之談來填補事實空白,那將是更為美好的結果。

有人已經給我發來一些博客鏈接,裡面會八卦我和孩子們的感情關係,並捏造孩子們的生活在我和Erin離婚後是什麼樣子,他們肯定有多痛苦,等等內容。還有人甚至附上針對整件事情的滑稽心理分析,在虛假事實之上又堆砌各種猜測。

有人像狗仔隊八卦一位王妃那樣追逐我的生活是一回事。我能處理面對這種事情。但在別人家的孩子由於年幼還無法自主選擇涉事程度的情況下,就對他們發表垃圾言論,那便是另一回事。其他人要惹我發火是件挺難的事情,但當有人對我的孩子們表現得像互聯網戀童癖一般,那就是讓我想買把霰彈獵槍帶回家的事情。

考慮到已在網上看到的景象,你能責怪我不想公開分享孩子們生活的私密細節嗎?很不幸,人們真會做那些爛事。但面對有人會利用我分享的任何信息,做出可能傷害我孩子的事情,我必須應對處理這種現實。

我認為讓所有人盡量少知道我孩子的信息,就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做法。只要我不提供彈藥,那些八卦人士能做的就是猜測和編造故事,而且他們的猜測能力還挺糟(主要是因為他們想追求鬧劇,事實真相卻不怎麼富於戲劇性 — 其實還挺平凡無奇)。

大多數了解我孩子的人們都能無視這些胡亂猜測,把它們視作愚蠢和荒唐行為。但這種反應只對那些真正熟悉我孩子們的人士成立。

3

曬娃行為

對孩子也有影響

如今孩子們的生活已經比曾經的年代更互聯互通,遠超我在他們這個年齡時的生活環境。有時,因此產生的同輩壓力也可能非常強烈。正如我們已經看到的,互聯網上發生的事情甚至能迫使某個人自殺。

我女兒今年晚些時候就會開始上中學。這是同輩壓力更有點兒激烈的年齡階段。現在許多孩子在此年齡都有了手機。互聯網離孩子們從不遙遠。

如果你的父母在一個擁有百萬讀者的流行網站上,談論關於你的大量故事,用你的生活作為他們養育子女的公開例子,探討這方面的成敗和試驗,你會有何感受?而且所有信息都永久可見。

你在一生中碰到的每個人都能輕鬆找到你父母寫的有關你的內容。如今找出這種信息只需點擊幾下便可。誰又知道離現在十幾二十年後,那些信息會有多方便找到?你的手腕電話可能瞬間就能幫你搞定此事。

你學校裡的任何人,包括那些橫行霸道的家夥,都可以像公開閱讀一本書那樣挖掘你的過往經歷。假如你從未能自主決定想要分享什麼,又不想分享什麼,你該怎麼辦?

如果你父母感覺在網上分享你成長階段的私密細節毫無問題,認為這是他們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你又該怎麼辦?在你長大到足夠為自己做出這種決定前,你的父母可能有權力做出這種選擇,但你得被迫應對相應後果。

我不相信自己可以代表孩子做出那種決定。孩子並非父母的財產。作為獨立個體,對於自己想在網上分享什麼,又想把什麼歸為隱私,孩子們應當自由決定參與其中的程度。

然而,作為年幼者,他們還未長大到足以理解自身選擇長期後果的年紀,所以他們並沒準備好做出這種重大決定。它和在線下犯個錯誤後,造成的那種輕微短期的後果並不一樣。這就是必須由父母決定什麼才是自己孩子最佳長遠福祉的情形。

面對孩子們如今在網上分享生活細節的所有強大手段,我認為他們中很多人正在製造自己可能並不喜歡的未來結果。大學招生官們會喜歡他/她在查閱你社交網站頁面時看到的內容嗎?通過閱讀你的互聯網存檔內容,其他人有可能對你獲得何種了解?

我認為最好做法,就是假定互聯網上並沒有刪除按鈕。假定你在網上發布的任何東西都是公開、永久和能識別個人身份的。

4

做真實的自己

同時照看好你的孩子

沒錯,我的孩子們有位不同尋常的父親。我必須過屬於自己的生活。幸運的是,在我和家人生活的環境裡,一個人的行為並不會對其他家庭成員造成太大影響。

我們都是獨立個體,能自由做出個人選擇。如果我們中有人做了其餘家庭成員不喜歡的事情,我們也不必擔心會讓整個家族7代人都蒙羞難堪。

不過,負面回應總會存在,就像我上周愚人節時開的那個玩笑。顯然有人把它當成一篇嚴肅文章,還跟Erin抱怨此事。這種事情總會偶爾發生。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能明白大家是可以自由做出個人選擇的獨立個體,我們並不能擁有或控制彼此。

在只有很少人能看到的私人家庭網站,或社交媒體頁面上發布你孩子的照片,是性質完全不同的事情。我對這種事毫無意見。

但即便如此,社交網站以後又會如何處理那些數據?據說就算你刪除了個人帳戶,那些網站也可能永久保存其中的數據。他們至少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為你的孩子們創建廣告形象,這樣孩子們也許會在未來生活中接收到更個性化的廣告,促使其購買更多並不需要的東西,因為此類廣告將更具說服力。

一旦那些數據被留存下來,你不能僅僅考慮今天的數據挖掘工具。你還必須考慮未來可能開發出的所有潛在工具。

我相信孩子們應當作為獨立個體受到尊重。在分享行為可能對其未來產生有意義結果的生活領域,他們應當有決定自己渴望獲得多少個人隱私的自由。我不認為這種選擇應該強加給他們。他們還太幼小和脆弱,無法理解這些行為的長期後果。即使是十幾歲的少年,在此領域可能也還沒有做出周全決定的成熟度。

5

請給孩子們

一個選擇

我並非說若自己分享關於他們的大量事情,孩子們的生活就會自動出現消極負面的總體結果。事情也可能變得非常積極正面。

他們或許感激稍微有點名氣的生活。這種結果可能給他們帶來一些自己渴望追求的美好人生機會。但這種事情並非我說了算。它得由孩子們說了算。

我腦中並沒有任何具體的年齡,規定孩子們多大後才足以為自己決定像這樣的事情。這取決於他們的思想成熟水平。

如果我女兒達到那種看起來很負責任的行為水平,她也善於理解在網上分享個人生活細節的潛在後果,那麼此時對於讓她自主決定,我就感到很舒適自然,無論這種事會發生在她17歲、27歲,還是其他某個年齡。

當然,她在27歲時反正也有了自行決定的自由,不過我想你會同意這世上總不缺20多歲的傻孩子們。假如到那個時刻,她說自己很高興讓我分享些父女之間的私密故事,從而可能為其他父母也帶來幫助,我對此毫無問題。

假如她說更希望我別去分享,我也將尊重她的決定,不會分享那些信息。我還會確定她是在思維狀態良好的狀態下做出個人選擇,而非衝動做出決定。

再次強調,我認為養育子女是完全正當的寫作話題。我也確實有些感覺值得分享的洞見認識。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自然也是更私密的內容。請再給我一二十年,我們到時再看情況如何。

如果你是位對此抱有不同觀點的家長,感覺應當有自由在網上發布自己孩子生活的任何內容,那麼我至少會請你考慮一下,若你的父母在你成長時做出同樣的事情,你是否毫不介意。

假如人們在網上搜尋你的名字,能輕鬆找到你在孩童時期怎麼愛發牢騷,怎麼尿濕褲子,怎麼在考試中作弊,怎麼在操場上被人欺負,怎麼學習遲鈍,怎麼在學校劇目裡不得不扮演背景植物等等故事,你會對此都不介意嗎?

也許你對在網上發布這些孩童時期的事情毫不介意,也許你真的介意。但分享這些事情到底該誰說了算 — 是家長還是孩子?誰又該為最終的後果負起責任?

我非常愛我的孩子們,作為他們的父親,我想看到他們幸福快樂,不只是現在,在以後的生活中也是如此。

若你還沒有任何會叫你「爸爸」的小家夥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那是種什麼感覺,但我對自己子女有著強烈的自然保護本能。我不想看到他們受傷害,尤其是被那些試圖故意選擇這麼去乾的人們。

養育孩子很有挑戰,但也很有回報感。沒有任何體驗會像懷抱一個出生還不到一小時的新生兒,在他/她睜大雙眼朝上看著你時,你滿臉笑容地對他/她說道:「誰是你的爸爸呢?」

然後你的心頭猛然一震,強烈感到從此刻開始,你的生活永遠不再相同。

好吧,這就是我的養育子女經驗。

閱讀原文

結婚後,你才會知道男人的這一點有多重要!

night119

一輩子陷入自責中?孩子0-6歲的敏感期你注意到了嗎?

night119

其實,往往是先有大人的說話不算話,才有孩子的不聽話…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