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小時候,聖誕老人每年都會光臨我家。每到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聖誕老人會趁著孩子睡著時送禮物到家裡來,然後把禮物藏在家中某個角落。
因此,二十五日清晨,天還沒亮,小孩就會起床一起去找禮物,這幾乎已經成了慣例。在小孩心目中,沒有什麼比這件事更開心、更令人期待了。
記得有一次,全家小孩經過討論,發現從家中的結構看來,聖誕老人根本不可能從屋頂的煙囪進來。
「聖誕老人到底是從哪裡進來的呢?」正當大家對這個問題納悶時,爸爸突然指著玄關上一個小小的菱形窗戶說:「我想,聖誕老人應該是從這裡進來的。」
因此,到了二十四日夜晚,哥哥便悄悄的在那裡綁上一條細繩,結果到了隔天早上,繩子居然被扯斷了。由此可見,聖誕老人的確是從那個窗戶爬進來的。
到了另一年,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哥哥提議,要徹夜守候逮住聖誕老人。爸爸不但舉雙手讚成,甚至還說要一起幫忙捉。雖然爸爸和哥哥兩人準備徹夜守候,哥哥最後還是忍不住睡著了。爸爸也說:「真可惜!我也跟你一樣睡著了。」
而剛好就在他們兩人睡著的空檔,聖誕老人已經把全部的禮物都藏好了。這顯示出聖誕老人令人佩服之處。之後,這段往事就如同傳說一般,一再的被全家人津津樂道。那真是一段相當開心的回憶。
倘若孩子真的相信「有聖誕老人存在」,父母只要配合他們的幻想就行了,並且相信孩子遲早自己會發覺聖誕老人並不存在的事實。也就是說,大人不必特意告訴孩子真相,不妨任由他們自己去發現。
有時候,孩子反而可以從幻想中學到許多非語言的體驗和感受。每個孩子都會在遊戲時邊說邊做動作。
譬如孩子會一邊說:「消滅怪獸!」一邊做出敲打的動作,甚至還會邊跑邊說:「我追來了!」並且一再重覆同樣的動作。遊戲過程中,可以讓孩子體驗到類似「我很厲害」、或是「我可以把壞人殺光」的感覺。
大家不妨仔細想想,即使大人光用嘴巴對孩子說「你很厲害」、或是「你很有正義感」,孩子也無法感同身受。唯有置身在幻想的遊戲當中,孩子才能真正體驗自己「很厲害」或「很有正義感」的感受。
父母跟孩子玩遊戲時,也會使用各種台詞。像是「出現了十六只大怪獸」之類的,然後邊說邊打,等到把十六只怪獸統統消滅之後,突然又改口說:「這裡還有一只!」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在真實的人生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往往就在你認為「似乎已經圓滿解決問題」時,下一個問題又接踵而至。倘若能把人生中林林總總的問題,都當成是在玩遊戲的話,不知道該有多好。
在成人的世界中,幻想偶爾也派得上用場。
譬如,當你發現家裡有樣東西不見時,先不要對另一半發脾氣或是抱怨,不妨試著說:「看來我們家好像住著小矮人,正在跟我們惡作劇。」如此一來,不就可以化解一場家庭糾紛嗎?既然你和妻子都沒有印象曾經動過那樣東西,除了小矮人,誰還會是嫌疑犯呢?「真拿你沒辦法,其實我們家的小矮人是……」如此一來,對方就有台階可下了。
所謂的「童話故事」,就有這種鼓舞人心的力量;因此,大人根本不必刻意去摧毀孩子的幻想世界。
不過,有時候父母雖然沒有直接壓制或是否定孩子的幻想,卻以過於說教的態度粉碎了孩子的幻想。
比方說些類似「別在那裡胡言亂語,還不趕快去做功課」、或是「別在那裡發呆」之類的話,都有可能一舉摧毀孩子的幻想。站在父母的立場,多半認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才這麼說,卻往往因為如此,而毀了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