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其實是習慣使然;三大惡習會毀了孩子一生,不能聽之任之!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習慣。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一個人的日常活動,90%都在不斷重複原來的動作。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

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

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以上這些教育大家的觀點,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習慣可以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而作為人生起步階段的幼兒時期,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

處於此階段的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熏陶,比如,生活習慣、待人習慣、閱讀習慣、勞力習慣等等。

今天就通過「反面教材」、不良習慣,來揭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

三大惡習毀孩子一生

惡習1: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要發洩情緒。

我和幾個朋友一起外出旅遊,其中一個朋友的孩子5歲,僅僅相處了三天,這男孩的火爆脾氣,讓所有人都受不了!

看電視時,他說要看卡通頻道,他媽媽只不過慢了一秒鐘的時間,他居然抓起遙控器拼命往電視機上砸去,一邊還撕吼尖叫;吃晚飯時,他喝了很多飲料,他媽媽說不能喝太多,結果他居然一巴掌打在了媽媽的腦袋上,還理直氣壯地哭喊;朋友們一起打撲克,他想玩,就單獨給了他一副,誰知他不領情,非要玩大人的,一怒之下把整桌東西都掀翻了……

孩子會有這樣任性的表現,原因多半出在父母的教育上,此時父母能做的就是:必須盡快幫助孩子糾正惡習。

如果這麼小的孩子就奢望全世界都圍著他一個人轉,一點小事得不到滿足,就大發雷霆。

將來長大到了社會上,肯定會撞的頭破血流!

當他遭遇拒絕、遭遇失敗、遭遇挫折的時候,不會有很好的心態,去面對問題,更不能理智地解決問題。要讓孩子學會等待,學會考慮他人的感受,學會控制情緒。

惡習2: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做事沒始沒終。

一個朋友的孩子已經8歲,上小學了,我那天剛好有空去他家玩,朋友的孩子也讓我見識到了什麼叫「徹頭徹尾的三分鐘熱度」。

他先拿出一堆拼圖,自己在那拼,拼了不過5分鐘,他忽然丟下手中的拼圖撒腿跑開,衝到房裡,拿出一個超人變形玩具。

這個小傢伙哼哼哈嘿地比劃了兩下,又轉身翻開抽屜,拿出一張DVD,對我說道:「我們一起看灰太狼吧?」

我非常冷靜地說了一句:「你能把一件事做完整了,再做下一件事嗎?」

朋友很煩惱,說她兒子一直就是這樣,三分鐘熱度,沒耐心,不能堅持,現在上學了,老師也批評他不能集中注意力,總是東張西望,回家做作業呢,也很磨蹭,本來半小時能完成的事兒,他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會看電視一會打槍居然能折騰兩個小時。

如果從小做事情就沒始沒終,長大以後你很難奢望他做什麼豐功偉業,即便是完成再小的事,也需要一個認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態度,而且,不能專注,就意味著工作、生活沒有效率,三心二意虎頭蛇尾,也讓人感覺缺乏責任感。

既然孩子的壞習慣已經養成,父母當務之急就是幫助孩子糾正惡習,雖然改變很難,但是為時不晚。

惡習3:依賴性強,不愛思考,遇到問題就找媽媽。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身邊的友人抱怨自家的孩子缺乏獨立性,遇事只會找媽媽,你不幫他吧,他就哭鬧不止,在獨生子女的現在,這樣的孩子還真不在少數,不信,聽聽下面這位媽媽的苦惱吧:

寶媽說,我家孩子的獨立性很差,特別依賴媽媽,不僅僅是穿衣吃飯等自理能力,還有生活中其它方面,比如,畫畫的時候打不開彩筆盒,不會自己想辦法,就是找媽媽;玩滑梯和小朋友發生衝突,不會自己面對,就是哭著要媽媽;看動畫片裡提出的問題,不會自己思考答案,就是問媽媽……

獨立,是一個人的良好習慣;愛思考,是一個人的優秀品質。習慣於依賴別人的人,心理上往往比較脆弱,不能承受風雨。我們愛孩子,就要捨得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走。我們能夠擁有孩子多少年呢?父母愛孩子,就是為了更好的分離!

建議:

「孩子無錯,家長有責」,以上種種惡習的形成,家長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過度順從,會導致孩子自私蠻橫;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軟弱無能。

所以,改變孩子,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日常生活中,家長少一點干預,多一點引導;

交流的時候,多向孩子提問,提問,激發她的思考能力;

鼓勵孩子自己動腦筋完成事情,別忘了適時給一點啟發;

讓孩子擁有成就感,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肯定的信心。

嬰兒的臉為什麼不能捏?捏臉蛋會讓嬰兒肆意流口水?!

night119

孩子開始和大人講條件?為何父母獎勵越多,孩子越叛逆

night119

媽媽不妨在這四個點上「懶一點」,孩子反而能培養學習和生活習慣。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