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綠袖諾兒在李躍兒教育論壇上po文,說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如果孩子做什麼惹我如果生氣了,剛開始尚能壓住火氣,盡量和顏悅色地和孩子說話。但再有個什麼不合理的要求(這簡直是一定的)就會點著了,爆炸,碰!怎麼樣才能做到讓我不發脾氣呢?或者有什麼法子能把怒火合理的發洩出去呢?」
很多人都認為,好媽媽對孩子是不應該發脾氣的。其實,人是有情緒的,發脾氣也是很正常的,有情緒,並不一定是壞事,關鍵看我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一個警訊、警示燈,當一個人覺得自己要「爆炸」的時候,情緒就在提醒這個人:「自己到底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如果一個人有這樣的警覺性,他就該知道怎樣去調整自己。
比如:當你正準備批評孩子,伸手打孩子時,你只要有警覺性:罵了孩子之後看上去好像是解氣了,但問題卻沒解決,而且都傷害了雙方的感情。這時你就會把嘴巴閉上,把手放下,整個事情的結果也就發生了改變。
任何一種情緒反應,你都要認為它是在提醒自己要怎麼去做才正確。但是,很多人其實沒有警示燈的概念,高興了就手舞足蹈,不高興了就給孩子臉色看,這是很不好的。
人可以管理情緒,是因為情緒跟別人沒有太多的關係,它完全是人自己在決定的,因此快樂悲傷也是自己決定的,而且相比其它事情,人的自主性更高!
我們常常對孩子發火的原因
1
家長沒耐心、沒有解決孩子問題的能力
案例:孩子早飯不肯吃,隨她了;中飯還不肯吃,仍隨她了;到了晚餐,依然是吃了兩口就不肯吃,開始餵什麼吐什麼在餐盤上。在勸說無用後,火一下子被點爆了,然後就把孩子連同餐椅拎到角落去反省。
分析:發完脾氣終於解氣了,於是開始反思。孩子那兩天生病剛好,吃了抗生素,胃口不好。發脾氣前,一沒充分理解她,二沒劃清和孩子的界限,把她吃飯的事弄成自己的責任了。這個火發得離譜。反思之後,以後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再沒發過火了。
其實後來想想,在遇到心情不好,要對孩子發火時,可以先深吸一口氣,然後主動離開,把照顧孩子的事情交給其他成人,這火就發不出來了。冷靜完了之後,再來和孩子解決問題。
2
對孩子要求太高
案例:孩子在床上用碗喝奶,把奶濺到床上去了。一看床單濕了一大片,心頭火起,狠狠地打了下她屁股,還非常大聲地喝斥她。
分析:責任還是在家長,孩子還小,用碗喝,本就容易濺出來。她又不是故意要濺在床上的。後來改用杯子喝,就再沒濺出來了。
3
原生家庭的影響
案例:昨晚璇兒喝湯的時候不小心撒在地板上,我努力的讓自己平靜下來,然後囑咐她自己拿抹布來擦乾淨。雖然我努力地壓制了怒火,但面上還是很嚴肅。於是她開始不斷地觀察我的臉色。
她沒做過這樣的事情,所以地板擦了半天並沒有擦乾淨,我終於沒有忍住,朝孩子發了一頓脾氣。
分析:其實,數落完璇兒,我是反省過的。她沒練習過擦地板,因為缺乏練習而擦不好是正常的,我完全可以事後再去補救,完全沒有沒有必要當場就苛責她。再說,罵她之後,地板也並沒有因此而變得更乾淨。
我是我媽從小罵大的,在百分百的苛責中長大的,所以我在面對別人的要求時會緊張,會害怕犯錯,然後等我長大了後,我開始苛責璇兒。
小豆豆說的對,每一個苛刻孩子的大人,都曾經是個被苛刻過的孩子。
4
父母自己的情緒問題
案例:這幾天身體不舒服,工作進展很緩慢,心情本來就低落了,回到家孩子還非要陪著玩,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兒要喝奶,一會兒要講故事,開始還能好好陪著孩子,後來忽然心裡就煩燥起來冷臉對著孩子,孩子則無辜地看著我。
分析:如果已經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好時,可以離開房間,和孩子暫時保持一段距離。並告訴孩子盡量平靜的告訴孩子:「因為今天媽媽忙了一天。我現在真的感到很疲倦,我感到我……..現在我要去別的房間待上一分鐘,一分鐘後媽媽會回來的,這是媽媽自己的情緒要處理,和你沒關係。」
也許小一點的孩子不能完全理解媽媽說的話,但是她能從媽媽的語氣中感覺到不是媽媽要拋棄自己,而是媽媽有自己的問題要去處理。
父母情感親密,安全感好的孩子,當父母這麼表達的時候他或許會有點擔心,但不會有感到被遺棄和受傷害的感覺。
如果我們這時還努力壓抑著焦慮和情緒在安撫孩子,那麼忍到自己的極限後,最後還是會對著孩子發脾氣,然後內疚自責。
對於情緒,該怎樣面對和發洩
1
實在生氣之後可以誠懇道歉
案例:前段時間因為加班很晚才睡覺,本來心情就不太好,晚上要睡覺了兒子來黏我,這時我就特別容易發火,忍不住對他開始發脾氣,大吼。結果,我一吼,兒子就哭,不知道是委屈的還是嚇著了,反正挺傷心的。
我當時就特別後悔,想了想跟兒子說:「媽媽最近有點累,心情不好,容易發火,和你沒什麼關係,對不起呀,兒子。」
你們猜,怎麼了?後來又一次沒忍住吼他時,兒子看了我一眼後,又繼續自己玩了。看著他那可愛的樣子,我的暴躁脾氣瞬間都沒了。
2
發洩情緒可以這樣做
如果父母心裡一團火時,憋出來的平靜表情其實是特別扭曲的,肌肉是那樣緊繃繃的、僵硬的,這對孩子是有害的。他從我們這裡得到的信息是:憤怒的情緒是不好的、是不能表達的,那麼他今後對情緒的識別能力就可能出現問題。
生氣就是生氣了,父母也是吃米長大的嘛。但是生氣不傷害孩子這是必須的,我們可以到房間裡面關上門去摔枕頭、打滾或是大喊大叫,完了我們再來解決問題。
生氣的時候也不要說:「喂,小子,你注意哦,我要生氣了哦,你快走開!」而應該說:「我生氣了!我得自己到房間裡安靜一會兒。」是情緒不正常的那個人離開,因為你不離開你就可能作出傷害他人傷害環境的事情。
人這一生不可能不發一次脾氣,事實上越要求自己千萬不能怎麼樣做,我們就越容易犯那樣的錯誤。
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是平和的,偶爾粗暴,孩子也還是能感受到愛的。我們不是完人,所以我們要修煉。
3
心情平和的唯一辦法
有媽媽說,看了以上這些,我只想知道怎麼才能讓我不發脾氣?讓我對孩子沒有波動的情緒呢?
那就是一心一意陪孩子,完全融入孩子的世界,這時候你的心情自然就會很放鬆,孩子的一舉一動都顯得特別可愛動人!!!
我們首先是人,才是父母,所以,人是有情緒的。
生氣就是生氣了,父母沒必要「忍氣吞聲」。如果「忍氣吞聲」,由此帶來的負面情緒還是會表現出來並影響孩子的。但父母宣洩怒火的方式要盡量不傷害到孩子。
要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會難過、會生氣的,大人是因為什麼原因生氣的,大人生氣並不是因為我的原因,我沒必要害怕和自責,大人生氣的時候,我可以保持冷靜,還可以安慰大人,等等。
在孩子能承受的範圍內,讓孩子了解這些是有好處的。這樣孩子以後就能判斷別人生氣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造成的就沒必要害怕、內疚和自責,這對孩子的自信、獨立是很有好處的。
網友經驗:
冬日飛花:孩子大了,我越來越沒脾氣了,因為我把更多的關注放到了自己的身上,關注自己的成長,關注自己情緒後面的真實原因。
DD媽媽:因為見識到了發脾氣給孩子帶來的嚴重後果,在突然醒悟後的日子裡,面對孩子的任何問題,如果實在忍不住,想爆發,我就會深呼吸一下,然後開始思考這樣做過之後的後果,自己發洩了之後對孩子的後果。立馬就冷靜下來了。現在,已經基本不會對孩子發火了……
毛線團兒:在要生氣之前,叫來老公讓他幫我帶會孩子,我帶著壞心情,乘著傍晚的月色出門去散步,亂轉,邊走邊深呼吸,有時會走到附近的夜市,找一些我愛吃的,吃得肚子滿滿的,然後,一邊打著飽嗝,一邊踩著小碎步往家走。回家以後,看到孩子衝到門口,喊媽媽,我又高興了。
淡紫:「稱職的媽媽」不能等同於「沒有情緒的媽媽」哦。壓制情緒就象壓彈簧一樣,你用的力氣越大,反彈的力量也越大,當你不用力時,彈簧也就不起作用了,所謂的「越控制越失控」就是這個意思了。
以上所有內容來自於李躍兒教育論壇媽媽們的討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本文為李躍兒芭學園整理編輯,內容來自於李躍兒教育論壇(bbs.liyueer.com)歡迎轉PO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