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安怡
很多家長不習慣對孩子說實話。明明正在跟另一半吵架、冷戰,卻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沒事,你趕快去睡覺。”
明明身體很不舒服,卻對孩子說:“媽媽很好,別管我,管好你自己的功課就好。”
明明剛剛做了不太好的事,孩子問起,只好惱羞成怒地說:“小孩子不要多嘴!”
孩子是敏感的,他們很容易感受到家庭的氣氛,也很容易觀察到人際關係的不和諧,甚至父母之間的情緒與行為。
然而,大人卻經常視孩子為無物,否認他的知覺,故意忽視孩子的感受,睜眼說瞎話。
大人這種一方面不避諱孩子、不小心言論的亂說話;一方面卻又在孩子提問時避重就輕,製造假象的說假話,很容易讓孩子胡思亂想、自己亂找答案,甚至也學會做兩面人,造成心理或行為上的問題。
我覺得我們大人應該要學習怎麼樣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跟孩子誠實分享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懂得體會父母,除了讓他們真實成為家中一份子,也讓他們看到父母怎樣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處理情緒等,這些都有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和人格健全。
有些兒童心理專家建議,夫妻最好不要在小孩面前發生爭吵。但是大家都知道,這不太容易做到。
以我來說,我的父母感情不錯,不過兩人個性都很強悍,因此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是家常便飯,我們家小孩從小都看習慣了。
不過,這對我們三個孩子的感情生涯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我和弟妹都不懼怕婚姻,也都找到很好的對象。
我想,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的父母並不忌諱跟我們談他們吵架的原因,也並不掩飾他們爭吵、和好的過程。他們讓我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愛並沒有改變。
因此,我也盡量試著在家人間發生衝突時,向孩子解釋我的想法跟立場。
案例:
有一次,我先生喝酒晚歸,我們夫妻發生了很嚴重的爭吵。
那一次,孩子們聽到了,理所當然感到害怕,女兒上床睡覺時很傷心地哭著。
我坐在她的床邊,一邊摸著她的頭髮安 慰她,一面向她解釋:“爸爸做了我不喜歡的事,我很生氣,所以我們吵架了。但是這不是你的錯,跟你沒有關係,你不要害怕。”
“我不喜歡你們吵架。”女兒苦著臉說。
“我也不喜歡,可是有時候沒辦法,就像你跟弟弟也會吵架一樣。”我很無奈地說。
“我知道,你不喜歡爸爸喝酒。”女兒很慧黠。
“是啊!”
“那你會原諒他嗎?”
和女兒解釋過後,她的驚嚇明顯減退許多。她很密切地觀察我們有沒有和好,看到我們和好後,顯然鬆了一口氣。
經此一役,後來她對我們夫妻爭吵,已經不太會感到害怕了。
有天早上我去上課時,有個學生悶悶不樂地走進教室。下課後他才告訴我,早上因為一件很小的事,被媽媽狠狠罵了半個多鐘頭。
聽完他訴苦,我本來想說:“啊!那下次就小心一點,把事情做好就好了啊!”
可是這句話,連我自己都覺得很沒說服力,顯然罵人的媽媽是處於剛起床心情不佳的狀態,孩子的錯真的很小,實在犯不著要罵上半個鐘頭。
於是我想了想,換了個說法:“嗯,看樣子你媽最近可能很累,沒有睡飽。老師有時候也會這樣,因為家裡的事很多、很忙,又睡眠不足,脾氣就會很壞。那麼,可以原諒你媽媽一次嗎?”
孩子乖乖點了點頭,表情看起來顯然好多了。
真的很忙的時候,我的脾氣也會很暴躁。孩子一吵,我就火大,氣憤往往掩蓋理智,棍子拿起來就給他們一頓“竹筍炒肉絲”。這時專家學者的話不免都拋諸腦後!
往往,能夠補救的方式也就是在事後誠實地面對自己,也面對孩子。
絕大多數的父母在發脾氣、動手體罰孩子後,都會有罪惡感、心懷歉意,覺得自己處罰失當,孩子的過錯其實沒有那麼嚴重。
但是,願意真誠對孩子說出自己感覺的父母卻非常少,以致於孩子並不明白爸媽心中的掙扎及後悔,也感受不到那份愛。
孩子受了無端的處分後,往往敢怒不敢言,把怨恨積在內心。久而久之造成親子對立,增加親子的摩擦。
因此“誠實面對自己、也對孩子誠實”這點,需要經常練習。
其實,事後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討論自己的失控,並不是那麼困難,因為孩子的心胸往往是很寬大的,面對他們最愛的父母,他們通常比大人更容易原諒對方。
⊙本文為李躍兒芭學園整理編輯,作者陳安怡,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其他媒體平台及公眾號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關於作者: 教育介紹、兒童教育咨詢。爸爸媽媽手中的育兒寶典,芭學園的超級秘笈。分享兒歌、童謠、故事、育兒資訊等。微信號:lyrbaxue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