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媽媽都愛對孩子發脾氣?】
發脾氣是一種負面情緒,媽媽們發脾氣常常會有以下行為:大喊大叫、跺腳,或指責抱怨、數落孩子,與孩子爭吵,甚至向孩子揮舞手臂。
為什麼很多學前期孩子的媽媽都愛發脾氣呢?
首先,學前期是孩子的生活自理技能開始形成的時期。雖然比起嬰兒,他們具備了不少能力,如自己吃飯、穿衣服、玩玩具;隨著語言能力的提高,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主張和願望,不少孩子開始學習畫畫、彈琴、舞蹈等。
然而,這個年齡的孩子還不能完全獨立地完成很多事情,給他們需要媽媽的幫助,會時不時地給媽媽「添亂」。
媽媽們既要花很多時間陪孩子完成各種日常活動,還要不停地收拾孩子製造的個各種「混亂」。這時,媽媽就可能要開始爆發脾氣了。
其次,學前期是孩子學習規則、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也是大部分媽媽自覺開始給孩子建立各種規則的時期。
然而,由於孩子的大腦額葉還沒有成熟起來,自我控制能力很弱,他們常常會忘記或違反規則,常常會做一些與成人的指示相對立的事情,反抗成人的指示。
或表現為哭鬧、尖叫、踢打等攻擊行為,或表現為完全忽視父母的要求,甚至是自我辯解、堅持說「不」,和父母講條件、沒完沒了地討價還價。媽媽們在遭遇孩子的持續抵觸後會更容易發脾氣。
最後,媽媽自身的一些原因也可能促使她們發脾氣。
例如,生活節奏太快,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形成怒氣;遭受工作上、婚姻上的挫折;在高壓下(來自經濟問題、缺乏支持、過度勞累等)狀態下陪伴孩子,等等。
媽媽如果不懂得科學合理地制定規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也可能激惹媽媽發脾氣。
【媽媽經常發脾氣對孩子的影響】
媽媽經常性、隨意地發脾氣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傷害,並影響孩子的親密關係、自我概念、人際關係甚至是人格的發展。
第一,媽媽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可能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親子關係質量,使孩子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甚至會影響孩子以後和其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從安全依戀的角度來看,孩子一般會和媽媽形成安全的親密依戀關係。媽媽是孩子的安全基地和安全港灣。媽媽的親密呵護,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值得信賴的、可靠的,自己是有價值的、討人喜歡的。
然而,如果媽媽經常向孩子發脾氣,這和平時對孩子的愛就會形成矛盾體。媽媽的這種不一致導致孩子會質疑和媽媽的親密關係,進而形成不安全依戀和消極的自我概念。
在我們長期的案例訪談中,有的孩子表現為對任何人的不信任,我行我素,在他的潛意識裡「連媽媽都不值得信賴,還有誰可以信任呢?」
有的孩子這樣問媽媽:「媽媽,我是你親生的嗎?」有的孩子說:「我真想離家出走。」甚至有些孩子會說:「我真想能換一個媽媽。」有的孩子會罪責自己,進而形成消極的自我概念,甚至自卑。
這樣的孩子潛意識裡會想「我總是犯錯誤,我給媽媽惹麻煩,我不值得人喜歡,我是多餘的」。
有個孩子說:「我總擔心媽媽會罵我“這麼不爭氣,看人家某某小朋友”。」有些孩子甚至會出於一種長期的矛盾心理狀態,並形成這樣的信念,「最親密的人也是最危險的人」。
有的孩子晚上不敢睡覺:「媽媽,我離不開你,我愛你,可是,我擔心我睡著後,你會從背後捅我一刀。」媽媽不解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天底下哪有比媽媽更愛孩子的呢!
可是,在不知不覺中,媽媽的壞脾氣已經把這些美好都毀掉了,並給孩子形成了長期的陰影。
第二,媽媽經常、隨意發脾氣也會使孩子學習並模仿這種不良的問題解決方式。
幼兒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觀察、模仿。媽媽愛發脾氣,孩子會通過模仿學習進而在以後的生活中漸漸地愛發脾氣,並以這種方式解決生活、工作中的問題和矛盾,形成不良的人格品質。
【如何能夠盡量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為人父母是最難的工作。沒有哪個父母能成為完美的家長,沒有人能夠一天24小時全都耐心地關注孩子。因此,每個父母都需要不斷地學習、尋求幫助和支持,這樣才能平靜地參與養育孩子的工作中。
建議愛發脾氣的媽媽嘗試以下方法,為自己減壓,學會控制情緒。
1. 照顧好自己,保證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會讓你胡思亂想,無精打采,而且易怒。有些家長發現了一些好的辦法,如將晚上的職責進行交換(兩個晚上工作,兩個晚上休息),或者至少每週有一個上午睡懶覺,每天中午休息半小時等。
2. 管理壓力,規劃空餘時間。
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形成一種張力,就像小提琴上的琴弦不斷拉緊以致最後斷裂——在短短的時間內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因此,多擁有一些自己的時間,特別是規劃一些空餘時間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做父母。
例如,在特別緊張想法脾氣時,試著改變一下環境,挪動家具、花瓶的擺放;去咖啡廳裡待上一小時,或去散步,或去練瑜伽,或做其他你想做的事情。
新鮮的空氣和風景的改變,可以改變你的心情;休息、足夠的營養會讓你放鬆,充好電之後,你就能夠平和地關注孩子了。
3. 及時尋求支持和幫助。
不要認為你必須自己做所有的事情,防止壓力太大。煩惱的那天,可以讓你的配偶、朋友、家人或保姆幫助你照顧孩子。4. 學會科學地幫助孩子建立規則。
媽媽需要及時補充兒童發展的心理知識,讀書、看報、聽講座,了解兒童心理發展規律,科學地幫助孩子制定規則。
5. 衝突後立即重建關係。
當你訓斥過孩子之後,要注意在孩子準備好時立即重建關係。這有利於加強你的行為一致性和愛,避免讓孩子感到矛盾。
6. 承認錯誤並及時修復。
當你發脾氣後,要盡快彌補。你負責任的態度和賠罪的意願。會增強和孩子的聯繫。孩子需要明白,盡管你不完美,但無論如何你都是愛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