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tion class="135article"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小小的心靈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你要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更加快樂,所以下面的7句話千萬不能說!
這原本是一種心疼孩子的方式,不過對孩子造成的影響卻是負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錯,都是桌子凳子的錯!這樣的孩子你還指望他長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別人的錯了!
本來父輩們這種時候應該和媽媽們在一條線上,但事實上,大多數奶奶拗不過孩子撒嬌,不僅縱容孩子還會說出「不要告訴你媽,你媽不許你…」這樣的話來!於是在孩子就形成了「媽媽對我不好,奶奶才好!」的心理,這簡直就是挑撥離間好嘛!
有時候他們太小,不懂要買單這東西才屬於我們,所以看到喜歡的就會去拿,這個時候當媽的往往會制止孩子,告訴孩子這個沒付錢不能要,可是父輩們又來了「沒事,拿一個吃!給他吃一個有什麼關係!」
你是不是就妥協了?結果孩子想當然的認為「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變成了類似「小偷」一樣的人!
孩子做錯什麼事
,您老人家說因為他不懂事可以原諒,我教孩子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您老人家又說孩子太小不要勉強他,長大就知道了…孩子總是聰明的很,時間一長,你再要他做點什麼,指不定給你來一句「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說我還小…」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
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單純的多,他們並不會區分什麼是玩笑什麼是事實,可能這話換成別的無關人士說還沒那麼大傷害力,不過透過我們的父母說就不一樣了,在孩子心裡只會認為「連爺爺奶奶
外公外婆都這樣說了,那媽媽可能真的是不要我了」,然後恐懼害怕難過各種負面情緒迅速占領孩子的內心,有的甚至會對媽媽產生抵觸情緒!對這種長輩,我只想問一句「這當媽的是和你有仇嗎?」
長此以往,一方面會讓孩子對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側面傳達給他們「要讓別人聽話,可以用威脅的方式」這樣的思想!試想想這樣的孩子長大能是良民嗎?
<section class="135article"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
<section class="135article" style="background-image: url(哪些話會有讓孩子快樂的魔力呢?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建議你這樣說。
你可以對你的女兒和她的小夥伴說:「你們來做決定,是想留在這裡安靜地玩,還是到外面去?」5分鐘後,孩子們依舊大聲喧嘩,你就可以再告訴他們:「我知道了,看來你們是決定到外面去了。」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
如果你的孩子做了什麼讓你生氣的事——吃飯的時候不停地哼唱幼兒園學的新歌謠,或者試圖用手裡的青菜畫一幅畫——你可以這樣說。說得就好像問題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後請你的孩子幫你想一個解決的辦法。
這是個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行為是受歡迎和受尊重的,讓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對立面。
「西西有洋娃娃,我也要一個。」這是小孩子最常用的討價還價的簡單邏輯。
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同的人需要不同。」你要讓孩子了解,「每個人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時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姐姐配了眼鏡,並不意味著小區所有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鏡。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