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大寶反常、兩寶生病、媽媽焦慮…不同年齡段的兩寶該怎麼相處?怎麼帶?

作者:松田道熊[日本] 主譯:王少麗 出版:華夏出版社

不同年齡段兩寶相處注意事項

大寶1-2

到了這個年齡,有些孩子就成了小哥哥、小姐姐。他們其中有的孩子對小弟弟、小妹妹表示出極大的忌妒心,因為母親被身邊的小寶寶奪走,而遷怒於小寶寶的孩子不是沒有的。當然,也有的孩子對這些無動於衷。

對這個年齡的孩子說:「你已經是哥哥(姐姐)了」,這樣來說服他是行不通的,因為直到生下一個嬰兒,孩子並沒從母親那裡自立起來。母親必須等待,隨著孩子的成長,他會逐漸懂得與家庭新成員——小弟弟(妹妹)共享快樂的。

與其說對小寶寶產生忌妒心,倒不如說是孩子對母親生下小寶寶後對自己的態度感到不滿。

盡管自己剛剛 1 歲多,可是的小寶寶一來,突然間母親就要求我做那麼多我還做不到的事情,這種把孩子當成大人對待而疏遠的態度,孩子無法接受。

還不到 1 歲半的孩子不管下面是否有小弟弟、小妹妹出生,母親都應該還容許孩子趴在母親膝間玩,而且半夜裡被夢嚇醒時也應該把孩子抱在懷裡安慰。

迄今為止,還在孩子睡覺前或夜裡醒來時餵母乳的母親,當知道自己又懷孕後,要停止給孩子繼續母乳。

這倒不是說像以前人們說的那樣,一旦懷孕了母乳就有毒,對孩子不好,而是拖延了斷母乳的時間,孩子會對之後小寶寶吃母乳表示憤怒。

生了小寶寶後,母親要給寶寶餵奶、換尿布,看到這些後大的孩子會說自己也想像寶寶那樣,本來已經能用杯子喝奶了卻又用起奶瓶來;本來已經撤掉尿布的孩子又要用上尿布。

往往因為下面小寶寶的出生,上面的孩子緊張,小便的次數增加了。白天不用尿布還可以,但到了晚上就真的不用尿布不行了。

1 歲半的孩子,一般母親還都讓他們用奶瓶喝奶,這其實對孩子的將來並沒有任何害處。

如果還沒進行預防接種,為了不讓孩子被傳染上百日咳,也防止傳染給小弟弟(妹妹),一定要進行「百白破」三聯針的預防注射。

大寶2~3

只有 1 個孩子的家庭,下面又生了1 個孩子的話,大的孩子就會變得動則生氣,有點小事就哭鬧。應該要理解有這樣表現的孩子。

母親想把要生小寶寶的事告訴孩子,當說「又有一個小寶寶到我們家來了」,「母親要是不在家,不能老是問母親哪兒去了」的時候,立刻,已經能說「要小便」的孩子(男孩多於女孩)就變得不再能說「要小便」了。

這是因為緊張,孩子沒有閒暇感覺膀胱的充盈,尿的次數增多了。

等小寶寶終於出生了,看到母親抱寶寶餵奶,在寶寶的車裡哄寶寶睡覺,有的孩子就會把身子貼在母親身上或打小寶寶;小便的次數也增多,沒等帶他去廁所,就已經尿了褲子。

晚上已經不尿床的孩子又尿起了床,孩子自己也要求再墊上尿布。不少孩子跑到寶寶的床上睡覺,像寶寶那樣「啊啊」地說:「要喝奶。」

特別敏感的孩子,這種現象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問。對小寶寶動粗一般過 4~5 個月就會好轉,而尿頻有的要持續半年以上。

對下面生的寶寶,有的孩子從剛一開始就沒有一點嫉妒心,也有的孩子在最初 1 個月不讓母親給寶寶餵母乳,後來漸漸地就習慣了,而變得寬容起來了。

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孩子過了半年,嫉妒心也一點不減。這不是教育方法得當與否的問題,而在於孩子天生的性格。

對總是不能寬容寶寶或又尿起褲子的孩子,母親不能著急。新出現的「行動異常」肯定會自然地好起來。母親若是也跟著一起著急,斥責孩子,會拖延孩子自癒的時間。應該像生小寶寶之前一樣撫愛孩子,表達母愛。

對平素就尿多、脾氣大的孩子,母親在小寶寶奶時要盡量避開孩子,等到孩子懂得了小寶寶也是家族中的一員時,再在孩子面前給小寶寶餵奶;再新買 1 台三輪車給孩子,或在院子裡架個滑梯,盡量讓孩子在戶外玩,和鄰家的孩子在一起玩。

對遺尿的孩子,要在孩子喊小便的時候給予表揚,沒告訴母親就尿褲子的時候也不要批評,這才是指導小便的一般規則。

從下面小寶寶出生那天起開始自慰的孩子很多。這是因為母親把精力都投入到下面的孩子身上,而沒有注意到這竟使上面的孩子陷入了失寵狀態。母親必須要騰出點時間與上面的孩子一起玩。也有不少孩子有口吃的狀況。

治療大孩子的嫉妒心理,需要父親的合作。與以前相比,父親給上面的孩子創造更多的機會與他一起玩,以減少孩子對母親的依賴。

大寶3~4

孩子最少要有兩個。小兒科醫生之所以說的最好不只要 1 個孩子,是因為每天都能見到有1 個孩子的母親和有兩個以上孩子的母親的不同。

1 個孩子的母親,一天到晚總是被「這種餵養方法行不行呢?」這種不安所困擾。斷奶時也戰戰兢兢,把孩子送幼兒園也哆哆嗦嗦。總是什麼事都是第 1 次經歷的這種心情。

然而,一旦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母親就會對育兒具有相當的自信。她了解育兒方法有各種各樣,因此敢於大膽選擇。母親的情緒一旦穩定,也會反映給孩子,孩子就不會焦慮不安。

不僅從母親的角度看,從孩子本身的角度看,比起 1 個孩子,也還是兩個以上的孩子好。

人與親人在一起生活是生存的意義之一。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愛,讓一個人獨占太可惜,希望有分享母愛的對象。

不管是成長過程中,還是長大後,獨生子女都不可能擁有那些沒有任何顧慮的詢問、教授、非難、幫助、爭鬥的對手。

現在獨生子女多了起來,可能是因為女性結婚年齡增大了,不能生育兩個孩子或是沒有養育兩個孩子的體力。只要考慮一下將來,1 個孩子也有很多不便的地方。

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關係過於密切,如果是男孩子,結婚後母親和兒媳婦的關係不好處;如果是女孩子,父親對女兒的配偶也不能充分信任。

孩子最少要有兩個。只養育 1 個孩子的生活,表面上看好像挺富裕,但其實是貧窮的。

兩個孩子的年齡差幾歲好呢 ? 要根據孩子的性格決定,但不要相差太大。年齡相差小的可以成為玩伴、說話的對象。現在生完 1 個孩子就不再想生第2 個孩子的母親在此要好好考慮一下。

從孩子們的性別上來看,一男一女是最好的。孩子們可以互相了解與自己不同性別的兄弟姐妹的不同的思考方法、生存方式,有利於在今後選擇配偶時更加現實,放棄異想天開的幻想。

不管再怎麼說生兩個孩子好,可是從生理條件上講不能生兩個孩子的母親是有的。在這種家庭,母親變得自卑起來。

但還不能只考慮母親的情況,從上面孩子的角度看,下面的弟弟妹妹是母愛的競爭對手。他變得稍有點事就哭鬧、發脾氣,如果還像從前那樣給他愛撫、抱他,1 年之中可以對下面的孩子寬容起來。

結語:從4歲以上,專家沒有再專門分析兩寶相處的問題了。這說明日本專家眼中的「兩寶問題」集中在4歲以下,相當於間接回答了兩個孩子的最佳年齡間隔問題。

閱讀原文

「世界上沒有聖誕老人」這種事,何時告訴孩子比較好?

night119

15歲懷孕、16歲當媽,17歲繼續上學的日本高二女生的幸福生活……

night119

別誤會歐美的素質教育了!歐美式教養,不是把放縱當自由,把任性當個性。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