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孩子來說,家裡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廚房了。
廚房裡的瓢盆、刀、瓶罐,在孩子眼裡簡直是一個小型遊樂場,尤其是孩子模仿能力特別強,看到爸爸媽媽在廚房又用鏟,又用鍋,又切菜,忙得不亦樂乎,對幫廚的興趣也就日益增強。
而許多爸媽對此卻往往置之不理,或者為了安全乾脆阻止孩子入內。其實,讓孩子幫廚是個教育的好機會。
1自己做的菜,不再挑食了
何女士(孩子 5 歲):
我家的孩子很挑食,從兩歲多開始,他就對不喜歡吃的東西堅決不吃,餵到嘴裡了,還要吐出來。
後來我聽了一個育兒講座,說要讓孩子成為廚房的好幫手,也是提高他們對菜餚有興趣的方法之一。由於孩子也參與了準備,他們會因此而感到自豪,自然就會喜歡吃這道菜餚。
即使是二三歲的小孩,也可以在廚房裡幫忙做簡單的事情,包括剝生菜、拔豆芽等。較大的孩子則可以幫忙算需要多少茶匙的糖、鹽等調味料,或者幫忙揉麵粉團等。
我讓小孩參與了在廚房裡做飯菜的過程,果然,他對自己親手做出來的食物有了感情,看著就覺得香香的,特別有食欲。
2孩子五穀不分,四肢不勤?
鐘先生(孩子 7 歲):
我記得我剛結婚的時候,跟太太一起在廚房做飯,大家都是手忙腳亂,接著就六神無主了,不知該關火還是該蓋鍋蓋。
我們都是80後,父母對我們都寵愛有加,基本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我們的小孩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覺得孩子的手腳協調能力是靠行動來培養的,讓孩子參與洗菜、擇菜、煮飯這些「小活兒」,在這一點上玩玩具和做家務所達到的作用都是一樣的。
不要怕孩子會打壞東西,鍋碗瓢盆絕對不如孩子的成長重要。不要怕有危險,如果我們連孩子在廚房中的安全都解決不了,將來怎麼讓他在社會中自我保護?
3開發大腦、認識世界並把握未來
張先生(孩子 8 歲):
人作為高等動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索欲望和探索能力,越小的孩子這種本能越強。同時,在這種探索行為的過程中,孩子的大腦也在不斷發育。
廚房是豐富多彩的小世界,尤其中國的飲食文化又是如此豐富,即使成年人的大腦都不夠用,孩子的大腦在這兒會得到非常大的開發。
冷熱的知覺,瓷器、鐵器的不同,什麼東西有危險,不同的食物、器皿的作用,都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認知。
很多人發現孩子很膽小,其實人的恐懼心理來自兩方面:失敗的經歷和對未來的把握能力弱。
早些讓孩子多接觸生活,並多鼓勵孩子,會讓孩子品嘗到成功的快樂,建立自信。
4做個熱愛生活有情調的人,從吃貨開始
秦女士(孩子 4 歲半):
所謂「民以食為天」,飲食成為了人生活的基礎,因為人對生活的熱愛才讓生命變得有意義。
很多孩子,年齡不大,總愛說「活著沒意思」之類的話,這種沒有活力的孩子是最難教育的,因為你很難給他找到動力。
我的孩子從會走路的時候就開始進入廚房觀摩爺爺奶奶做飯了。3歲起就學著打蛋,現在4歲半,基本學會洗米、洗碗碟,知道瓦斯開關怎麼用,沒有大人在廚房的時候,哪些東西不能碰,哪些東西有危險,她都清清楚楚的。
她還懂得了爸爸愛吃的魚是怎麼蒸出來的,媽媽愛吃的雞是怎麼做成的,我覺得,豐富的廚房對於培養人的生活情趣有著得天獨厚的作用。
5在廚房裡學習關心他人和獨立思考
梁女士(孩子 7 歲半):
如果飯太燙了,你會讓孩子怎麼處理?第一種母親直接代勞,第二種母親讓孩子等涼了再端,第三種母親告訴孩子想辦法———孩子拿毛巾墊著就端過去了。
這三種行為會養成孩子不同的性格,第一種孩子遇事喜歡尋找別人來解決,第二種孩子用等待來解決問題,第三種孩子主動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所以我覺得,在廚房裡也可以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和孩子也經常會在廚房裡討論解決問題的管道,比如,什麼樣的色彩搭配才讓人有良好的食欲;家裡有人生病了,怎麼為病人搭配飲食等等,一來讓孩子學會從他人的立場想問題,學會感恩,二來也培養了他獨立思考的習慣。
試一試吧,在廚房培養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