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學把他兒子上學期的一篇作文拍下來給我看,作文要求是說下自己家人喜歡做什麼。結果孩子寫的是「我家是一家三口,我爸爸最愛玩足球遊戲,我媽媽可是個手機迷,不管是睡覺,吃飯和看電視都玩手機,搞的我都煩死了。我的愛好就是看電視。這就是我們一家三口的愛好。」讀完後我好笑、震驚、反思又無語。
記得我女兒班主任一次課間問學生,自己的父母下班業餘時間都喜歡做什麼?愛好是什麼?結果是讓人好笑又無語,差不多一半學生說自己的父母下班後在家喜歡玩手機或 iPad 。有個學生甚至說:媽媽經常教育我說看電視、玩手機對眼睛不好,但她自己總是在玩。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場景:凡是等人的場合,100%的在玩手機;帶孩子在外面吃飯的父母,一大半一邊吃飯一邊玩手機刷臉書;遊樂場內,家長悠閒地玩手機,聽到場內有哭鬧聲,才偶爾抬頭看一眼孩子,陪孩子也不能專心致志;下班回家吃晚飯一大半躺著看電視玩手機,孩子靠過來想玩玩手機或者讓父母陪他玩,大人經常流露出不耐煩的情緒,讓孩子自己去玩,或者乾脆給孩子一個 iPad,各自玩互不打擾。
據《2014國民家庭親子關係報告》顯示,大陸家庭親子關係存在七大主要問題,其中一項尤其值得人們關注—年輕父母,失陪不失趣。數據顯示,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時看手機,所以各位父母們,你如果不幸中槍屬於正常,沒中槍才是奇葩。如果我們為人父母長期這樣下去,我們和孩子會失去什麼?
剛開始,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很反感父母沉溺於手機,現在大都一個家庭一個孩子,他們一個人很容易無聊,每次滿心歡喜的讓爸爸媽媽陪自己玩,結果每每都被玩手機的父母拒絕,孩子再多叫一次甚至引起父母的不耐煩,慢慢的父母的性格變得焦躁,孩子也會變得焦躁,甚至認為在父母眼中,自己沒有手機重要。實際上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孩子不僅被冷落,父母也深陷手機依賴病毒。
漸漸地,孩子會想,手機 iPad 怎麼會有那麼多魔力吸引父母?於是孩子也慢慢對手機 iPad 產生興趣,看到父母玩手機,孩子也開始玩,慢慢的孩子也會沉溺、依賴、最後迷失自己。父母發現嚴重後才訓斥孩子就知道玩手機,甚至打罵孩子禁止玩,這樣的父母就不自我反省嗎?大人都管不住自己,更何況孩子!
我們大多數家庭都一個孩子,都想好好愛孩子,愛孩子不是買一堆零食和玩具包圍著孩子,而是每一天的潤物細無聲。教育好孩子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孩子的教育不能重頭再來,從小處說孩子是每個家庭希望;從大處說,孩子是國家的未來,父母再不陪孩子,他們就長大了!
所以我們父母必須要管住自己說服自己,不能被手機像吸毒一樣纏著自己,現在社會手機 iPad 已經嚴重影響親子間交流,父母必須擺脫手機的依賴。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積極與人交流,可以多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聽音樂、郊遊、健身等,盡量通過增加生活情趣和多樣化的娛樂活動釋放壓力,生活豐富多彩了。
嘗試出門不隨身攜帶充電寶,由於智能機耗電較快,這樣就可以逼著自己減少手機上網的時間,是個很有效的辦法。甚至可以為自己換一個非智慧型手機,功能單一、無複雜操作,對手機依賴的毛病或許慢慢就沒有了。
如果我們現在30歲,如果我們能一直活到80歲,我們還有50年的時間可以和手機在一起;只要我們拿起它,它隨時在我們身邊;聽我們召喚……我們的寶寶現在還小,如果我們的寶寶長大了,如果他們長到10歲、12歲、16歲;你就會發現,他們漸漸有了自己的空間,不再咿咿呀呀地「糾纏你」,不再會「無理取鬧」地讓你陪他,不會再像小寶寶一樣鑽到你懷裡撒嬌,不會再像兒時一樣央求你講個故事陪他入睡……
你會突然醒悟,原來和孩子最親暱的時光,一旦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所以,那些陪伴手機多於陪伴寶寶的父母們,請把手機放在一邊,用更多的時間擁自己的寶貝入懷,慢慢地體味,好好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這些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