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專家說:帶孩子旅行 Yes Or No,這是個問題!

村上春樹在雜誌連載的一篇隨筆中寫到「旅行就是因為會發生無法預料的事所以才快樂。如果一切都照當初預定計劃順利進行的話,可能就不太有旅行的意義了。」

無論如何,帶不滿十二歲的兒童一起旅行,會提升「無法預料的事」發生的機率,按照村上先生的意思,便更加凸顯出旅行的意義了吧。

在陌生的環境,孩子對看到、聽到、接觸到的事物充滿新鮮感,有不同於往常的獨特體驗,便會有收獲,留下回憶,那些「無法預料的事」甚至會讓寶貝們在旅途中瞬間成長。

選擇適合的目的地,出行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即使在旅途中遇到困難,相信寶貝會與家長共同克服。

讓孩子體會到獨立的快感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從帶著他們去旅行開始。旅行,不僅能開闊孩子們的眼界,還能調動他們主動與各種人交流、溝通、互助……旅行結束後,你會驚喜地發現,孩子的獨立性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今年6月,童童媽媽決定帶童童去爬長城。但是在出發前,關於要不要讓童童自己背雙肩包的事情,爸爸媽媽就產生了分歧。

媽媽覺得,童童不可能全程自己背包,不肯背的時候就是給大人增加負擔。但爸爸覺得,自己背包,才能更有旅行的感覺,會更獨立。童童也希望自己背包,在路上能像個大人一樣,便很認真地決定要自己背著包。

爸爸偷偷地對媽媽說:「嗯,沒事的,他不願意背的時候,我來背就好了。」然後,童童就自己背著巧虎背包,裡面有書和畫筆,小水杯,一件襯衫,出發了。

後來,真的出乎意料,這個背包沒有成為爸爸和媽媽的負擔,四天的旅程,童童全程都是自己背著,就像出發前,他做出的承諾一樣。即便媽媽提出「我幫你吧」,童童也很堅持地自己背,看得出來,他很享受這樣的感覺。

「無法預料的事」拉近孩子與父母間的情感

旅行,是拉近父母與孩子之間感情交流的良好契機。當今社會,很多父母出於工作的壓力,很少有時間和孩子進行交流,甚至幾天碰不到面。而旅行,可以讓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直接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心,這無形中拉近了親子間的距離。

海島一直是親子遊的首選地,2014年的春節,琳琳全家就是在普吉島度過的。出發之前,琳琳就有些咳嗽,到了那里,又開始發燒,昏昏睡睡,完全不能走路。34度的大熱天,琳琳爸爸一直背著女兒上車下車,當中還有一頓午飯,也是抱著琳琳吃的,一路折騰直到酒店。

琳琳媽媽雖然帶了很多常用藥,可唯獨沒有退燒藥。導遊幫忙指了去藥店的路,琳琳爸爸心急火燎,衝進店里嘰里呱啦用英文對店員說明女兒情況,表示想買退燒藥,沒等店員答話,店裡的電話響了,店員拿起電話,講了中文……

吃了退燒藥,琳琳便躺下了。琳琳媽媽和老公一直守著她,一邊擔心,一邊遺憾,不知道還能不能出去逛逛。琳琳迷迷糊糊地說,「我自己睡吧,我也不會起來的,你們出去逛吧。」

聽完琳琳的話,琳琳媽媽的臉紅了,眼睛也泛淚了。琳琳媽媽和老公輪班守著女兒,各自一個人在酒店周圍走走。第二天,琳琳狀況好轉,和爸爸媽媽一起乘快艇去了皮皮島,玩得很盡興。

一起出發去感受,就是最重要的意義

孩子的童年只有那麼幾年,我們能陪伴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年。所以,家長應該經常帶孩子去走走、看看、玩玩,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不要覺得帶著孩子去旅行是一件很勞心勞神的事,其中的精彩只有親身體會了才能徹底感受。

琦琦的媽媽是老師,每年寒暑假都會帶著琦琦去旅行。前幾天,她剛帶琦琦去了趟日本。出發前,琦琦自己列了打包物品清單,在路上的時候,她還隨時寫日記。

在箱根第一次泡溫泉,在新宿四處搜集喜歡的文具,更有意思的是,去遊樂園的那天是琦琦的生日,下著雨,琦琦媽媽打傘排隊十多分鐘,買到了兩只,對,兩碩大的烤火雞腿。兩個人,要打傘,還要邊走邊啃火雞腿,那情景可以想像吧,有點狼狽,有點情調。

每次,和孩子一起回想起這些「在路上」的小細節時,都會是很開心的事情,嘻嘻哈哈地笑著,還有感動。在旅途中遇到困難或多麼疲累,結束後,回到家,坐在沙發上或者書桌前,心裡就只有美好。每一次旅行都是獨一無二的,非常珍貴。

每當孩子和你說起,我還記得皮皮島快艇下面成群的小醜魚;記得海洋公園水族館裡冷不丁噴出巨大水花的海獅;記得香港大學在半山上,貼滿了各種講座展覽的海報;記得表參道某個小店裡面的彩色橡皮;記得在小湧園泡溫泉的時候還飄著雨;記得為小朋友買了奇妙仙子的小唇膏……

你是否會覺得,旅途中的所有疲憊都是值得的?

閱讀原文

為什麼德國人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night119

如何做到孩子面前不發火?如果不發脾氣,又如何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

night119

願孩子跟我可以像影子一樣,不徐不疾,信步而行,從此形影不離。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