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小朋友出門就變「歡」?如何讓孩子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死小孩」?

好多小朋友在家乖巧溫順「真聽話」,怎麼和爸媽一塊去趟超市、逛下商場、吃頓午餐,就不停尖叫、滿場瘋跑、搞搞破壞,還有最恐怖的躺地板打滾?

「一場災難」+「好沒面子」=許多年輕爸媽心裡拼命撞牆的寫照。

小朋友出門就變『歡』?


為了吸引爸媽的注意力

有沒有發現,本來小朋友在公園裡自己優哉優哉玩著不亦樂乎,剛好你接了一個時間比較久的電話,這孩子就開始在你身邊各種糾纏,扯你衣服啦、不停喊你看這個又喊你拿那個的,甚至還要爬你身上來搶著按電話鍵盤。

忍不了,你就要發火了,生怒了有沒有?

真相是:他們想表達的是——爸爸媽媽,看看我陪陪我,不要冷落不管我呀!

不被理解而發脾氣

當小朋友過了3歲就基本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對某一件事,哪怕是出門不出門這樣一件「小事」,他們也有自己的看法。

當小朋友撿到一塊髒石頭、一片爛樹葉,又或者看見貨架上新奇的東西,興高采烈喋喋不休地向你講述時,爸爸媽媽們如果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應付著,那麼小朋友絕對是會十分惱火的。

換個立場說,大人們如果不被別人理解,心裡還能舒服痛快嗎?尤其是你至親至愛的家人啊!

想要達到某種目的

逛商場不買變形金剛就打滾,去超市不買糖果就哭鬧,很多爸爸媽媽都覺得是小朋友想買很多東西。

其實,不妨換個角度想一想:從小朋友有記憶和爸媽逛商場超市,看到的都是「爸爸媽媽想買什麼東西就掏錢買什麼」,但是「為什麼我想買東西身上沒錢,跟他們要,可是他們就是不願意給我呢?」

他們又表達不出這個要求平等的思維邏輯,也就只好用哭鬧來發洩心中的不滿啦。

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

都說爸媽的言行是孩子行為的一面鏡子,父母愛發脾氣,難免會讓孩子也形成愛發脾氣的習慣。

逛超市,你時不時會看到有小朋友鬧著要吃櫃台上的零食或者飲料,家長就真的拆了包裝當場開吃,並美其名曰留著包裝去櫃台結帳一樣的。

所以,經常有爸媽問:我家孩子出門就愛鬧、發脾氣、打人,怎麼教育他/她才好?真正有業界良心的專家會這樣回答:先把你自己教育好了,孩子自然會學習好的。

搞定「熊孩子」要訣

二十字口訣


冷靜蹲下來、耐心聽一聽、實在搞不定、直接打包走。

0-1歲小寶寶

這個年齡段的小朋友需求比較簡單,照顧好吃飽、喝足、衣服舒適、紙尿褲乾爽這些基本的就差不多了。

小朋友肚子餓或者想睡覺的時候最容易發脾氣,所以最好還是選擇他們睡足了吃飽了之後再帶著一起出門。

媽咪包裡準備齊全的吃的喝的用的,一個安撫奶嘴也是個好辦法。

1-3歲

摸、啃、爬、滾是這個年齡段探索世界的方式,出門前主要考慮場所是否適合他們「探索體驗」,同時要在出門前定下要遵守的規矩。

Karen每次帶3歲的雙胞胎兒子去超市的時候,只允許他們每人挑一件東西。

當然,兩個小男生通常會在逛第一個通道時就相中了想買的東西,可後面還有很多個充滿誘惑力通道呢。不過,Karen會嚴格按她立下的規矩辦。

當他們到了下一個通道,而雙胞胎又看上了另一個商品時,Karen就會拿起選好的兩件商品,然後讓他們從中挑一個。這樣做,一方面能讓他們明白,你會嚴格按規則辦事,另一方面也能教他們做決定的技巧。

有時,他們想兩件東西都買回家,這時,如果他們又哭又鬧,Karen就把兩件商品全放回到貨架上,那這一天,他們就什麼都別想得到了。

3-6歲

提前告訴小朋友什麼時候出門、去哪、要做什麼,增加他們對外出計劃的參與感。

在每次出門前和孩子約定好:「爸爸媽媽帶你去商場,爸爸要買什麼,你要買什麼,媽媽要買什麼,除此之外,我們什麼都不能買了。可以嗎?」

到了商場,孩子遇到不在計劃之內自己還想要的東西時,爸爸媽媽只要提醒他「我們說好的,不能買其他的」,你會發現孩子非常講理,盯著想要的東西,盡管滿臉渴望,但還是會同意:「那就下次再買吧。」

還有些孩子在提醒之後還會要,爸媽千萬不能答應,因為是約定好的,這是家長建立威信——「說話算數」的最好時候。

回到家裡,再和孩子總結一下,「今天你想買的那個東西,我們討論要不要下次買」。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很重視我、很愛我,我很開心。」

6歲以上

可以商量可以討論的年齡段,把出門計劃的一半交給他們來決定吧,約定好出門的目的和規矩。

放暑假了,莎莎最近為她7歲兒子「叛逆」頭都大了,她說打手心打屁股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每天出門就是一場戰爭:要麻蘑菇半天都還沒換好衣服,要麻說好去哪裡走到樓下就坐地上說不想去,要麻去商場這裡搞破壞那搗亂一下。

閨蜜教她一招:先和兒子溝通,放假了想去哪玩、和誰玩、玩什麼,聽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來做計劃,不容易或者不方便做到的計劃就溝通溝通,換一種方式去執行。

因為很多時候小朋友出門後展現的「死小孩」樣,是對出門做的事情覺得「無趣無聊」的抗議。換做以前的社會環境,這個年齡已經可以單獨出來打醬油啦。

另外要記住

你的孩子發脾氣在所難免,這並不說明你是個不稱職的家長,這件事和其他任何人也都沒有關係,這只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用覺得丟面子。

但要記住:小朋友並不明白你當時的狀況很難堪,他/她沒有想要讓你丟臉,他們只是需要你的理解。

小朋友是一個個生動鮮明的個體,不是你的包包、不是你的隨身杯、不是你的記事本,他們和大人一樣有情緒有需求,同樣渴求被關注被理解。

另外,幫孩子約上合適的小朋友一起出門更是秘訣中的秘訣呀!

㊙讓孩子一生走運的10個秘訣,父母一定要知道!

night119

寶寶手上長“倒刺”,到底拔不拔?媽媽千萬別忽視

night119

為什麼越乖的孩子,長大可能會越讓人操心?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