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微信公眾號「瑞敏兒童教育資源」(amttcc), 作者雲香,摘自《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休修行》—-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世界上從來不缺好的教育,缺的是那些發現的眼睛,當我們自身的修為還不足以讓我們認識到何為好的幼兒園時,那麼即使搬十次家,也一樣找不到心中的好幼兒園。
在豆豆不到兩歲,我就開始關注幼兒園的訊息,每次出去也都會留心幼兒園的招生情況,雖然不是刻意專程去了解,但算下來我們看過的幼兒園也有好幾十家了,傳統幼兒園、蒙氏幼兒園、華德福幼兒園、國際雙語幼兒園等等這些類型的幼兒園我們都去看過,最後千挑萬選,我選擇了一家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幼兒園。
現在由於我既是家長又是一個幼兒園教師,所以常常會有人向我請教,如何考察幼兒園,如何判斷一個幼兒園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其實我是先將豆豆送進幼兒園,過了一段時間以後我也被這種教育理念所吸引成為一名華德福幼兒教師的,所以說起來在選擇幼兒園的問題上,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專家,下面只是講講我個人的一些感悟吧,也是我自己挑選幼兒園的標準:
第一,孩子平時在幼兒園的狀態狀態怎麼樣?這個狀態不光是指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更是指所有其他在園孩子普遍的狀態。
孩子們在這裡高興嗎?他們呈現出的是一種刻意的教條的狀態,還是呈現出一個孩子應有的狀態?這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考察因素,因為一個真正尊重孩子的幼兒園絕不會整天把尊重掛在嘴裡做成廣告牌,而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允許孩子像個孩子一樣長大,那麼一個孩子的天性不被壓抑從哪裡能看得出來呢?唯有孩子的狀態是最好證據。
比如我曾經去過一家很有名的幼兒園參觀,這個幼兒園是據說不允許參觀的,我好說歹說還托了人幫忙,園長才讓我帶著豆豆去參觀。當時我去的時候孩子們正在玩滑梯,一群孩子排著隊玩,讓我吃驚的是,在整個遊戲區三十幾個孩子居然沒有半點聲音!老師沉默的在滑梯下接著,孩子們沉默的滑下,仿佛在完成某項任務一樣,在他們的臉上我絲毫沒有看到玩耍的快樂和歡愉。
當時豆豆也很想去玩,於是自己插隊跑到第一個去滑,我想,孩子們肯定會抗議的,憑什麼你就可以不排隊?沒想到沒有一個孩子說話,只有一個男孩子張了張嘴仿佛要說什麼,但滑梯邊上的老師沉默的看了他一眼,那個孩子立馬把想要說的話咽到了肚子裡!
這個孩子看起來不超過四歲,一個四歲的孩子有這樣的自制力,這說明什麼?如果孩子在老師面前是自由開放的,老師在孩子面前是溫柔可親的話,孩子能這樣嗎?什麼樣的壓制讓這個孩子失去了一個孩子應有的模樣?
第二,我會看孩子上學時的狀態。
如果一個幼兒園,除開新入園的孩子,其他入園已久的孩子早上來很多都會哭的話,那麼這個幼兒園一定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家樓下就是一家據說還比較知名的幼兒園,我們社區居民都叫它「哭兒園」,每天早上上演無數場生離死別,這樣的幼兒園能好到哪裡去?雖然它就在我家樓下,雖然它的學費不足豆豆現在幼兒園 的三分之一,雖然它名聲在外,但仍然我毫不猶豫的排除了這個幼兒園。
說起來我去豆豆現在的幼兒園參觀時,恰好也趕上了一個孩子哭:放學不願意回家哭。那天我們去參觀的時候正好是傍晚放學,一個孩子正跟著他爺爺那裡大哭,我還心想:「難道這孩子今天放學就想到明天上學要哭了?媽呀,這孩子也太懂得未雨綢繆了吧!」
沒想到一問才知道,原來是這孩子因為還想在幼兒園玩不想回家而鬧情緒,當時我一聽樂了,這個幼兒園有點意思,再一看小院子裡的孩子們,這哪是城裡孩子啊,一個個曬得那叫一個黑,臉上泥巴兮兮的,滾輪胎的滾輪胎,爬樹的爬樹,挖土的挖土,踩水的踩水,再多的泥巴都掩不住他們純真的笑臉,我仿佛瞬間看到了自己小時候的狀態,頓時有種城中桃源的感覺。
第三,看教師的精神狀態。
教育說到底就是一場修行,目的是為了孩子,但修的卻是我們自己,如果一個老師的狀態不好,她是不可能帶領好這群孩子的,因為孩子不光吸收老師教給他們的知識,更吸收老師的精神狀態。一個老師教了孩子們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老師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
因此,我每次去幼兒園都會要求見一見主配班老師,觀察她們的精神狀態,看她們到底是那種自信淡定的人,還是那種緊張焦慮的人,我相信一個老師的狀態比她的方法和經驗重要一千倍,只有一個輕鬆自然的老師才有可能營造一種輕鬆自然的氛圍,縱使她非常沒有經驗,但跟著她,孩子們能學到如何從不完美走向完美,也能學到如何從錯誤中成長,這就足夠了。
有人會說:「難道你不應該看看這個老師是不是真正尊重孩子、愛孩子嗎?」其實尊重和愛這四個字人人都會寫,人人都會說,可是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當我們去考察幼兒園的時候,哪個老師不知道我們是去考察的?難道他們還會在我們面前不尊重孩子嗎?但是他們的精神狀態卻是想掩飾都無法掩飾的,一個精神愉快,注重自我修煉的老師必定是一個真正尊重自己的人,這樣的人我相信他也一定能夠真正做到尊重孩子,愛孩子。
第四,看幼兒園在父母成長方面所做的工作。
幼兒園的作用絕不僅僅局限於在園的孩子,家長也是幼兒園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幼兒園再好,也需要家長的配合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個幼兒園再好,在孩子教養方面它也只占據30%的比例,絕大部分的教養責任在父母。
所以,一個好的幼兒園應該是非常重視父母的成長的,整個園的父母和老師應該都有成長的氛圍,幼兒園也應該給父母成長的機會。絕大部分父母在養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是有所欠缺的,這樣的欠缺不應該受到指責,而應該得到幫助,接受培訓。
同時,由於工作的原因,幼兒園老師會成長在家長的前面,她們應該是能夠引領著家長前進的,所以,現在一些好的幼兒園都會有家長培訓課程,也有讀書會、媽媽會、爸爸會等等。而這樣的學習機會,既會增強家長對幼兒園的理解和信任,也會讓家長之間成為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當幼兒園的老師能夠帶著父母一起成長,共同進步的時候,可以說,幼兒園就是大家的精神家園。在這樣的幼兒園中,你可以看到家長之間的關係非常好,一起出去玩,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那是一種志同道合者惺惺相惜的感情,這樣的感情因孩子而產生,卻不會因孩子畢業而終止。
雖然這樣的幼兒園相比起絕大部分幼兒園來說還很少,但幼兒園應該和父母一起成長的理念,將來總有一天會得到普及。
第五,看幼兒園教育理念。
說到教育理念,我就不得不說說家長自己的修為了,在選擇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之前,父母們應該想一想:我養育孩子有什麼教育理念?我最看重什麼?
只有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時,你才能真正選對幼兒園。否則的話,那就是盲人摸象,給你一塊金子不難,問題是,你識貨嗎?
記得我參觀豆豆現在的幼兒園時,是和好幾個家長一起去的,當時剛剛下完一場雨,一群孩子泥水裡玩耍,確實很髒,完全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種小王子小公主的模樣,一個家長對此非常不滿,跟我抱怨說:「雲香,你帶我來的這是什麼破地方啊,孩子們又髒又黑,我女兒要是到這個幼兒園不也成了小村姑了嗎?以後還怎麼出去見人啊?」
她看到的是孩子們玩泥巴的髒,想到的是自己的面子(一個白白淨淨的,沒有童年的孩子會讓父母很有面子嗎?),但我看到的是藏在孩子們小泥手後面的那種快樂,當時我就下定決心把豆豆送到這個幼兒園。
我有個朋友,家住成都錦江,她有次跟我抱怨說:「這個破成都,教育質量實在是不行,老師根本就不懂得尊重孩子,為了孩子教育,我準備放棄工作算了,搬家到北京,讓孩子在北京接受好的教育。」
當我告訴她,成都華德福學校是中國所有做華德福教育的人心中的聖地時,她不屑一顧的說:「怎麼可能?好的教育怎麼可能辦在成都這種荒山野嶺?它再怎麼好比得上北京的教育嗎?!」
還有一個朋友家住北京昌平,最近也是為了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搬家到東城了,原因是他認為東城區的教育質量比較高,可是他同樣不知道,昌平的幼兒教育是整個北京最發達的,他更不知道就在他家幾里路遠的芭學園更是聲名在外,多少家長拋家舍業搬到昌平,就是為了孩子入學芭學園!
可是當我苦口婆心的勸告他時,他反問: 「你說的這些幼兒園得到國家哪個權威專家認可了嗎?他們的孩子能參加春晚表演嗎?他們教孩子唐詩宋詞嗎?他們能在孩子幼兒園畢業之前學會十以內的加減法嗎?」
我無話可說,可謂話不投機半句多,當他認為孩子上幼兒園就是為了學習文化知識,就是為了在春晚上表演節目時,他選擇的確實是符合他自己理念的幼兒園了。
所以,當父母們抱怨自己的孩子上的幼兒園不好時,可能需要反思一下,為什麼有些父母能夠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幼兒園而我卻不能呢?世界上從來不缺好的教育,更不缺為了理想教育奮鬥終身的勇士,缺的是那些發現的眼睛,當我們自身的修為還不足以讓我們認識到何為好的幼兒園時,那麼即使搬十次家,也一樣找不到心中的好的幼兒園。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父母的成長最重要,只有你自己足夠好了,你才能找到足夠好的幼兒園,否則即使碰上了也是瞎貓撞上死耗子而已。
那麼,是不是父母已經成長了,而且已經找到了自己心目中心儀的幼兒園了,那麼這個幼兒園就一定會讓你百分之百滿意呢?
我要說,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幼兒園,不管哪個幼兒園,不管那裡的理念有多麼好,老師有多麼好,它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符合你的心意,即使你當時選擇的時候百分之百滿意,但時間長了,它總是有會讓你不滿意的地方。
因為老師是人而不是神,每一個老師都需要成長,整個幼兒園也都需要成長,哪裡能找到完美的幼兒園?再 說了,你對幼兒園的不滿,到底是因為你自己有問題?還是幼兒園有問題還不一定呢。
記得豆豆剛入學時,有一天放學回來手劃破了皮,據他說是爬樹的時候被樹枝刮的,雖然劃得不嚴重,只是稍微脫了一點皮,老師也給消毒處理過了,但我還是有點心疼的,畢竟這是在幼兒園受傷的啊。那天我信心滿滿的等著老師給我打電話向我解釋,我準備了一大套說詞來表現我作為一個家長的寬宏大量:「沒關係,孩子嘛,不磕磕碰碰能是孩子嗎?」
結果,我等到半夜也沒接到老師的電話,等著等著我就開始生氣了:這是什麼幼兒園啊,聽說別的幼兒園早上接孩子時,老師會把孩子從頭到腳檢查一番,晚上送孩子離園時也會從頭到腳檢查一番,如果孩子哪裡紅了一點,老師會告訴家長,哪個是新在幼兒園添的,哪個是家裡本來就帶來的。要是幼兒園的錯,老師會千保證萬懺悔的告訴家長是怎麼回事,怎麼我們都劃破皮了也不跟我們打聲招呼?太不把家長當回事了吧!
我這個念頭百轉千回,對幼兒園的信任立馬降低了好多。
過了幾天,我組織幼兒園的媽媽會,放學後也去幼兒園接孩子,去了恰好趕上一個孩子被大黃蜂給蟄了,老師耐心溫柔的抱著孩子把刺挑出來,孩子嘻嘻笑著又去玩了,當時那個家長也在場,可是不管是老師家長還是孩子都很淡然,仿佛這種受傷是很正常的。
想想也是,孩子們整天瘋跑瘋玩,受點小傷不是很正常嗎?要是一個老師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檢查孩子身上哪個傷口是從家裡帶來的,哪個傷口是在幼兒園新添加的,那麼如此緊張的他們還怎麼專心陪伴孩子?要是老師一天到晚低聲下氣的為了一個孩子身上的小紅點就道歉的話,這個老師的尊嚴和人格在哪裡?他還敢讓孩子們自由自在的玩耍嗎?
想到這裡,我非常慚愧,為自己的不信任和先入為主而慚愧,自那以後,每次當我對幼兒園有不滿的時候我就會想:「這是我的問題還是幼兒園的問題?」如果是我的問題,我會提高自己;如果真是幼兒園的問題,我也會坦誠的和老師交流,為了孩子,我們共同成長,共同進步。也只有老師和家長一起攜手並進的時候,孩子才有一個真正的好的成長環境。
我也見過有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盤托付給幼兒園,仿佛給孩子找到了一個心儀的幼兒園從此就可以大撒把了一樣,事實上,所有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父母不成長,送什麼樣的幼兒園都沒用,就是同在一個幼兒園的孩子,其狀態差距也是非常大的!
老師只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合適的環境,真正有決定作用的還是孩子自己和父母的教養。
因此,將孩子送進心儀的幼兒園不是養育任務的結束,而是新的一段旅程的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