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到分娩、養育孩子,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容易。我們給予孩子無限的愛,可是有時候不經意地發現孩子出現了某些怪異的小動作。
家有孩子的爸媽請注意,千萬別忽略孩子下面四大怪異行為,因為有這些表現的孩子,他們蜷縮在自己的心靈角落,如果父母沒及時發現和糾正,就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1咬指甲、腳甲
小雪媽媽自述:我的孩子今年5歲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發現孩子總是喜歡咬指甲,連腳甲也咬得乾乾淨淨,都有半年不用給他修剪了,每當看到孩子血紅的手指和腳趾就想哭,請救救我的孩子。
一般來說,出生兩三個月的寶寶會舔手指,這跟咬指甲癖不是同一回事。
這時期是寶寶的「口腔期」,是嬰兒獲得滿足的心理表現,是寶寶成長過程中一種心理需求和行為,也是寶寶一種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同時這種行為也是嬰兒智力發展的一個良性信號。
到2~3歲後,寶寶的這種吸吮手指現象會逐漸消失。
但是如果寶寶已經到了4歲後,還反覆啃咬手指,甚至反覆咬手上的小刺、衣服袖口、被角、筆帽等,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孩子容不得手指留半點指甲、反覆啃咬,甚至到出血了還不停止, 這種行為可判斷為咬指甲癖,如果父母找不到根源,有些孩子會持續到成年。
2頻繁眨眼
晶兒媽自述:女兒的舅媽有眨眼的壞毛病,現在我的孩子也學會了頻繁地眨眼睛,一開始還以為眼病被排除了,後來到網上查看資料還以為孩子得了小兒多動症,但女兒沒有人家說的皺皺眉、歪歪嘴、聳聳肩或者一些奇怪的喉音等多動症的行為。每次責罵叫她不要這樣,孩子卻眨得更嚴重,有一次還一邊哭著一邊說:「媽媽別罵我,我害怕才眨的。」那刻我心疼又無助。
一般來說,每分鐘眨眼超過15次為異常,如果是由於心理導致的眨眼行為,孩子會在精神緊張或受驚嚇、打罵、訓斥後會更頻繁。
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時,大人不要責罵或強行阻止,平時注意多給孩子一些耐心、減少批評,提醒孩子眨眼會很醜,讓孩子慢慢改掉。
3一生氣就撞頭
小強媽媽自述:快滿兩歲的小孩,這幾天開始只要一不合他的心意,就撞地或撞牆,也沒有人教他,撞的還挺重的,真沒辦法,有時候還大力打自己臉、耳朵,總不能事事順他心意,但也不能任他撞頭。這該怎麼辦呀?
撞頭指兒童反覆將頭撞於硬的物體上的行為,常表現為用各種各樣方式和位置撞擊頭部,如向前搖動頭部、撞擊牆面或床欄。
正常兒童也常有發生,如果心理發育健康的孩子,4歲以後逐漸減少。但如果4歲以後的孩子還有這種行為,媽媽就要警惕。
有孩子因為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出現撞頭的自虐行為;另外如果家庭氛圍壓抑、孩子長期心理緊張也會出現此類行為。
4不由自主地拔毛
安娜寶貝自述:最近發現6歲兒子有揪頭髮、拔頭髮的行為,我們怎麼都管不住他,跟他講道理、罵他、打他,都不行。這兩天他不但不聽,反而拔得更加厲害,頭皮都拔壞了,頭頂露出了一大塊,像個禿子一樣。這是精神異常的表現嗎?
最近有10歲的小女孩有時候想爸爸媽媽,想得好難過就一邊拔頭髮一邊往嘴裡送,結果胃部被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毛團,毛髮團的尾端,還延伸出一條70多公分長的尾巴,已經鑽到腸子裡去了。
這其實是拔毛癖。有些孩子還有拔睫毛、鼻毛、鬍鬚、腋毛、陰毛等行為。孩子過度感到焦慮或沮喪時,就會表現出來的怪異行為。
警惕上面4種行為會演變成為強迫症
孩子頻繁咬指甲、眨眼,爸媽可以先考慮是否缺鋅,從兒童營養的角度來說,有時候因為缺鋅也會出現這類行為,爸媽可以帶孩子到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查,發現缺鋅,可適當多食用大豆制品、牛肉、羊肉、魚、瘦肉、花生、芝麻、奶制品。
排除了上面的因素,孩子的怪異小動作,常因為孩子的心情緊張或因為缺少父母關愛。
心理學家認為,咬指甲腳甲、頻繁眨眼、撞頭、不由自主地拔毛等行為,一般發生在孩子情緒緊張或抑鬱的時候,具體可能是孩子生活的環境壓抑、學習焦慮、或者時常受到大人的責罵和懲罰的,他們會通過這類行為來平穩自己的情緒、發洩心裡的不快,時間長了就養成習慣。
如果孩子的情緒未能得到釋放,症狀會加強,最終會引致強迫症。所以發現孩子此類行為,要及時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