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這三種流行的兒童畫,會扼殺孩子的潛能!你一定要知道!

藝術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樣,父母也是第一任老師。除了盡量為孩子提供美的環境,還要盡量提供所有可能的機會,讓孩子去體驗、欣賞藝術。

生活是最大的藝術課堂,無拘無束地表達,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即使你覺得自己並無藝術天分,無法擔當孩子的引導者,希望你至少知道,哪些方向會將孩子帶入歧途,不要因盲從而扼殺了孩子的潛能。

記得,要培養孩子,先滋養自己。

兒童美術啟蒙的三大錯誤

文/斯瑪

先說一個經典的繪本故事……

美術課結束了,瓦士緹還是一動不動地坐在椅子上。她的圖畫紙上什麼都沒有。

老師彎下腰看了看那張白紙。「啊!暴風雪中的一隻北極熊。」她說。

「真可笑!」瓦士緹說,「我就是不會畫畫!」

老師笑了。「那就隨便畫一筆,看看能畫出什麼。」

瓦士緹抓起一支筆,在紙上狠狠地戳了一下。「完了!」

老師拿起圖畫紙,仔細地研究起來。「嗯——」

她把圖畫紙推到瓦士緹面前。輕聲說:「現在,請簽名。」

瓦士緹想了一會兒。「好吧,也許我不會畫畫,但是我會簽名。」

一週以後,當瓦士緹走進美術教室的時候,她驚訝地發現老師的辦公桌上方掛著一樣東西。那是一個小小的點——她畫的那個點!還用波浪形的金色畫框裝了起來!

「哼!我還能畫出比這更好的點!」

瓦士緹打開她從沒用過的水彩顏料,說畫就畫。

她塗啊塗,一個紅色的點。一個紫色的點。一個黃色的點。一個藍色的點。藍色和黃色混在了一起,瓦士緹發現她畫出了一個綠色的點。她繼續嘗試,用好多好多種顏色畫出了好多好多個點。

「如果我能畫小小的點,那我一定能畫大個兒的點。」瓦士緹用一支更大的畫筆在更大的紙上塗顏色,畫出了更大的點。她甚至不用專門畫點,就能畫出一個點來。

幾個星期後,在學校舉辦的畫展上,瓦士緹的點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瓦士緹發現一個小男孩正抬頭望著她。「你真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我要是也會畫畫該多好啊。」小男孩說。

「我敢打賭,你也行。」瓦士緹說。

「我?不,我不行。我連用尺子畫直線都畫不好。」

瓦士緹笑了。她遞給小男孩一張白紙。「那就隨便畫一筆。」

小男孩畫線的時候,手裡的筆一直在抖。他畫出的線彎彎曲曲。

瓦士緹盯著看了一會兒,說:「請簽名。」

對,這就是繪本《點》講的故事。

故事的最後一頁有這樣一句話:獻給我七年級的數學老師——馬特森先生,是他鼓勵我「畫一筆」,正是這畫一筆,最後成就了一位世界級繪本大師——彼德雷諾茲。

這可能是當時美國社會美術啟蒙教育的一個縮影。那麼,在中國,兒童美術啟蒙教育現狀又是如何呢?

我想,大概至少存在以下三類錯誤:

錯誤一:簡筆畫

什麼是簡筆畫?看看百度百科裡的解釋: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

它是如下一類畫面:

許多家長及老師在兒童初學繪畫時經常引導其學習簡筆畫,其目的正如一位家長所言:「簡筆畫簡單,孩子容易掌握」。可是事實是這樣嗎?

傳統的教育觀念認為兒童的認識是由簡入繁的發展,因此繪畫練習必須從簡單到複雜過渡,以便循序漸進的提高孩子的造型能力。

然而從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在乳兒期便對複雜化、曲度感興趣,他們更喜歡看許多小矩形組成的圖案而不是僅僅幾個大方塊。

錯誤二:填色畫

填色畫顧名思義,就是在畫好輪廓的畫裡面塗上各種不同的顏色。尤其是在各大商場,遊樂場,乃至繪本館、書店、文具店屢見不鮮,經常看到一些三四歲的小孩子,身穿圍裙,拿著色彩艷俗的顏料,照著模版,去塗畫維尼,白雪公主,城堡,喜羊羊。

當孩子將填好的畫拿給家長看。「寶貝,塗得真漂亮,真整齊。」家長高興,孩子也高興,孩子覺得如果家長再給自己買,就表示家長愛自己,因此很高興,也就很喜歡填色畫。

填色畫不是孩子自己創作的繪畫作品,只是給大人畫好的圖案上色而已。

錯誤三:示範畫

何為示範?即家長與老師在美術教學中,常以大人示範,幼兒模仿學習為主要方法,即出示範畫、示範講解、幼兒臨摹三段法。

比如今天的主題是長頸鹿,那麼家長或老師會在白板或黑板上先一筆一筆畫好長頸鹿,然後由學生一筆一筆跟著畫。把教學範式作為教學的情緒終端傳授給幼兒,並以幼兒的作品像不像範畫作為評價標準,把孩子置入「依樣畫葫蘆」的寫實裡。

這種課堂的特點是把技法和工具的使用練習,設置為主要的學習目標,把畫面效果定為追求的結果。這樣的教學較少關注孩子本身,而更關注作品本身的視覺效果。

我們家長與老師又該如何判斷呢?考量的標準又是什麼呢?兒童美術啟蒙教育如果因為發展孩子的美術能力,而犧牲孩子的身體與心靈,是很可惜的。

任何一種啟蒙教育都不應該跟孩子的自身生理與心理發展相違背和衝突。這是所有教育共同的認識。教育方法科學與否的唯一的標準是:它是否尊重了兒童自身發展的規律

為什麼說以上三類是兒童美術教育的最大錯誤呢?

1 它們違背了兒童美術發展的規律

兒童帶著對藝術的渴望來到這個世界上,或者我們應該說兒童天生就有美術創作的衝動。兒童天生會從事藝術創作,不是我們成人教的。

同時,兒童能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看見的或者感覺到的事物,這取決於兒童此時此刻的智慧程度。兒童從複雜的事物中自己會去分辨、提煉、總結出最能刺激他心理和生理發展的物像。

而這個物像總結後的表達接近但不同於簡筆畫,它更自然、合理,也跟孩子的生理相協調配合。

而畫填色畫不過是一種形式的工作,不能表達孩子自己的任何想法。在這個階段讓孩子練習畫輪廓線,然後在裡面塗色的技術,或是塗色不出邊界的技術,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孩子到了五至六歲才能夠給細節的地方整齊地上好顏色,在這之前,手指的控制能力還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畫填色畫是比較難的。

等孩子的手指控制能力發育成熟了,也不會再畫填色畫,而是盡最大的努力給自己的畫塗上顏色。

孩子到了七歲左右會把填色畫作為一種遊戲。因為這時候,孩子開始意識到「面」。桌子的面、草原的面、海面,給各種各樣的面塗上顏色,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不過,到了七至八歲,也有的孩子更喜歡白色背景的畫。過早讓孩子畫填色畫,就如同教孩子畫簡筆畫一樣,會使孩子畫不出自己的畫來,也會影響孩子運用色彩的能力。

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形式的光芒四射的圓圓的太陽,看似簡單,可讓孩子照著畫圓了卻非易事,因為他的控制力還不夠好,讓他照著畫圓只會挫傷他的自信心,因為「我畫不了老師的樣子」。

不但孩子畫不了,還制約了他的想像力。很久以前學者們已經提出疑問:太陽為什麼一定畫成圓的、畫成紅的,而不是方的、綠的?在孩子的世界裡是可以的。

而實際教學中,許多孩子會告訴你「老師我不會畫」「你幫我畫吧」。很明顯,這些孩子沒有信心。是什麼讓孩子如此沒有信心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由簡筆畫或示範畫引起的。

2 它們違背了兒童美術教育的規律

美術教育最重要的環節──感知──在範畫教學中完全無法表現。

感知就是把相關的題材提供給孩子,讓他們在觀察、認識和體驗中獲得一個屬於自己的審美感受。創作應該是根據自己所獲得的這些審美意向去進行創作。

比如我們讓孩子觀察長頸鹿,有的孩子可能對長頸鹿的鼻子長很感興趣,有的兒童可能覺得長頸鹿的頭的形狀更加有意思,有的孩子可能覺得長頸鹿高大的腿更加迷人,有的孩子可能對長頸鹿的生活習性或者行動特點更加傾心。

由於審美的角度不一樣,各人獲得的感受就不一樣,最後畫出的畫也應該會豐富多樣才對。

感知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可是不管是三面哪種形式都完全無視這個過程,直接將固定的造型提供給孩子,讓孩子用這個固定的造型去表現對象。

孩子們可能在還沒有見過真實的長頸鹿的情況下,就被教給長頸鹿的畫法,這是一件荒謬的事情,孩子們根本不知道長頸鹿為什麼要這樣畫,自然就不能從內心獲得真正的啟發和收益。

它們是一種純粹的灌輸式教學,和中國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傳統同出一轍。

美術創造本來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是兒童表達心靈的主要手段,可我們卻常常遇到畏懼畫畫的兒童,原因自不須言。

繪畫是想像力的藝術。即便是同一個客觀事物,不同的人畫出的也不盡相同。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簡筆畫用簡單的幾何形掩蓋了同類事物的個體差異性,形成固定模型,限制了學生的想像,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化的繪畫。

正因為這樣,剛上學的學生所畫的畫,全班基本上是一樣的現象。一樣的房子,一樣的太陽在發光,一樣的樹……

3 讓兒童思維形成依賴性

阿恩海姆說過,簡潔完美的「形」總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與此同時又會造成一種對「完美」依賴的惰性。這種特點在孩子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本身孩子就喜歡重複畫一個物體,如果他學過簡筆畫或填色或範畫,並記住了一個形象,那麼他的畫中會不斷的重複這個形象。再讓他接觸新的事物時,他會說:「媽媽,你先畫。」或「老師,我不會做,你先做給我們看一下。」

簡筆畫,填色畫還是示範畫作為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自有其應用的領域,但它對於兒童猶如一根毒刺,紮傷了一顆顆天真無邪的童心。

本文來源:斯瑪特兒童美術

小個子,放棄馬丁靴吧,太短腿了!今年流行這三雙鞋,穿出長腿也不難。

night119

7歲小孩調皮地在電梯裡亂按樓層鍵,這位媽媽的「懲罰方式」竟然讓乘客最後都笑容滿面地走出電梯!

night119

她得了癌症被要求拿掉孩子,但她做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決定!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