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孩子不乖罰「關禁閉」也有大學問,不要讓孩子恨你!學學國外的 time out 管教法!

文:威廉媽媽,80後,英國留學、美國上班,二寶媽,文字控&攻略控

當孩子不聽話、打人、愛大喊大叫、喜歡搞破壞怎麼辦?小小人的叛逆期如何安然度過?

以下由生活在美國的威廉媽媽,分享國外的 time out 管教法

它乍聽上去好像和我們小時候的「關禁閉懲罰法」很像,但如果你看完這篇操作指南,會發現這當中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首先 Time out 不等於關禁閉

Time out 在我理解就是,在小朋友不乖的時候,通過把他和當下的人和事做隔離,讓他從而可以冷靜下來。

很多人認為time out是一種懲罰方式,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time out最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冷靜下來,學會自我情緒的控制,並不是為了懲罰孩子。

對於time out有些人翻譯成關禁閉,我其實覺得可能說成『讓其冷靜』會更合適一些。但是因為這個方法算是我們借鑒來的,所以我們這裡就統一用time out這個詞語~

美國兒科醫學會(AAP)建議是至少要1歲以上的孩子才可以用到這種方式,而且這個方式一定是在你引導,溝通和教育多次之後還沒有效果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的。

所以切記不要盲目的並且頻繁的使用,這樣的話就會失去time out的作用。

另外一點是,針對12-24個月的寶寶來說,time out更多的是他們一個冷靜或者安靜下來的時間,和大寶寶的time out的技巧會有不同哦。

這裡講的更多的是針對2歲左右的寶寶我們應該怎麼樣引入time out這個方法到我們的生活中。

Time out怎麼用?

1 多次引導後仍然無效才使用

這種方法一般是涉及原則性的問題,如果孩子不會傷害和危及到別人和自己的行為問題上就不建議用time out,這種方法更應該用於打人,或者咬人等這些行為,而且是在你引導多次後無果之後才使用的。

如果只是孩子哭哭鬧鬧的,情緒不滿鬧彆扭,這種更建議你和孩子坐下來一起找出孩子為什麼情緒不好的原因,而不是孩子一哭就讓他去time out。

有些情緒問題可能是你一個關心,或者一個擁抱就可以化解的,沒必要激化矛盾用到time out,反而會有反作用。

舉個例子,我家用過的time out就是在威廉他打人的時候,第一次我發現他打其他小朋友我是進行了引導,告訴他不能打其他小朋友,如果喜歡其他小朋友可以抱抱他這類的,但是即便是說了多次之後發現還是沒有效果,所以在他後來又打人的時候我就使用了time out,讓他站在客廳面對牆,後來他打人的頻率就小了很多,這只是個拋磚引玉的例子。

2 選擇合適地方

在你家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區域,可以在那裡放一個小板凳,或者一個小地毯,只要是這個地方是在你視線範圍之內的,你都可以用來做time out的地方。

注意點就是你要隨時注意寶寶的情緒,避免有些寶寶情緒失控而傷害了自己。

我不建議把孩子關到屋子或房間裡面,因為這樣子你沒有辦法隨時看到他的情緒變化,而且一下子這樣大的隔離會讓孩子更加抵觸。

3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是在懲罰他

當寶寶不乖的時候,做家長的要先保持冷靜。即便面對孩子大哭或者不高興被time out的情況下,也請深呼吸然後冷靜對待。

注意點就是在time out的幾分鐘內不要和寶寶說話,無論是正面的鼓勵還是批評,都不建議,這個時間就讓孩子自己靜一下吧。

不要讓寶寶看到你很生氣的樣子,否則寶寶會覺得你是在懲罰他。所以請冷靜冷靜再冷靜。利用這個時間讓你和寶寶都靜下來,然後再處理剛剛不愉快的事情。

4 一旦開始time out,就要堅持到底

一般1歲小朋友可以time out 1分鐘,2歲2分鐘,以此類推。但是什麼時候能結束time out要由你說了算。

如果孩子很快的情緒已經穩定了,或者是安靜了,也可以提早結束time out。如果孩子30秒後就跑開了,time out就要重新開始計時。

我之前問過一些美國家長,他們剛開始的時候怎麼執行time out,他們告訴我的原則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堅持!

如果孩子跑了,你就讓他重來,直到他能夠完成time out,通過堅持,後面孩子就會知道如果自己做了錯事,就需要去冷靜區域自己冷靜一下。

另外,如果要開始使用time out針對某一個問題的話,那麼就要堅持使用,也就是說後面的幾天裡面只要有同樣的問題,都需要time out,而不是就嚇唬一下孩子,如果有時候用,有時候不用的話,孩子很快就會知道你只是嚇嚇他。

同樣的問題,一般堅持3至4次就會有效果,堅持到你發現他不良行為發生的頻率大大降低為止。

Ps:使用time out前一定要和家人溝通好,不要你讓他去time out,爺爺奶奶等又去安撫,這樣最不好。

5 如果孩子完成了time out,你需要做下面的2件事情

第一,就是看著他的眼睛簡明的告訴他為什麼要time out

注意此時不要再反問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time out?因為孩子在經歷了time out後,已經冷靜下來了,這個時候直接告訴他原因,這樣子更直接更有效。

不要一直不停地讓寶寶告訴你為什麼錯,哪裡錯,下次該怎麼辦這些,因為你已經time out了,這些還是留在平時他還沒有犯錯的時候多溝通和引導吧。

第二,就是要抱抱他,讓他知道爸爸媽媽還是很愛他的,不要讓孩子有抵觸的心理。

Time out要慎用的另一個原因也在此,有些寶寶會覺得自己被懲罰了,會不會爸爸媽媽不愛他了,所以你的一個擁抱會勝過千言萬語,要讓他明白,爸爸媽媽是愛他的,但是他也要為自己不對的行為負責。

第5點其實尤其重要,因為我自己有時候也會覺得好不容易威廉乖乖完成time out了,我因為趁此機會好好教育,但是後來我發現其實這個時候孩子只需要一個擁抱,然後我簡單明白地告訴他以後不要再做什麼什麼了。

其實孩子都是自尊心的,如果已經進行了time out,然後又喋喋不休的教育他,其實只能讓事情變得更壞而不是更好。

據說這是父母揍孩子的經典開場白~

*****

知不知道錯哪裡了?

不知道……

錯哪裡都不知道?!啪啪啪啪!

知不知道錯哪裡了?

知道了……

知道了你還錯?!啪啪啪啪!

知不知道錯哪裡了?

……

不出聲? 你還敢固執? 啪啪啪啪!

錯哪裡都不知道?!啪啪啪啪!

*****

哈哈,大家不要做這樣的父母哦~

如果孩子不配合、抵觸怎麼辦?

1 我的建議是你和孩子一起去time out的區域,然後不要相互說話也不需要過多的眼神交流,就靜靜地坐著。當他冷靜了然後再告訴他為什麼要這樣子坐。

這種一起time out的是比較正向的引導,傳達了一種你會陪伴他但是他也需要冷靜下來的訊息,慢慢的小朋友就會明白的。

2 剛開始時間不要太長,第一次可以30秒,只要他了解到這個過程就可以了。後面可以再慢慢增加到1分鐘或者2分鐘。

3 很多美國的媽媽告訴我,他們會在開始time out之前,找個他和寶寶心情都很好的時間,帶他去time out的區域,讓他知道如果犯了錯的話,就需要到這裡冷靜一下。

關於犯了什麼樣的錯,這個時候你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他一些具體的例子,這樣孩子心理上會有個預期,到time out的時候抵觸情緒就會小一些。

我覺得這點也挺重要。所以請提前告訴他time out的規則

4 有些媽媽會擔心time out區域固定下來以後,孩子變得會懼怕、排斥那個區域。

還是那句話,家長的情緒也很重要。如果你帶他去time out的地方,你自己也很生氣,孩子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會認為是惹你生氣被罰,被放到這個地方,就會開始排斥那個地方。

你需要做的就是正常語調告訴他需要time out了,然後說一起去time out區,等他安靜後再告訴他原因,他本來玩得高興,突然要安靜下來,其實對孩子來說已經是個轉變,他會明白這不是遊戲。

所以媽媽們還是要找到適合自己寶寶的方式,而且time out的區域其實可以不必太固定,我家就會在客廳的某一面牆,也不是常常固定的區域。

另外剛還是使用time out的時候,不建議在人太多的情況下用,因為家裡人很多的話,就難免有些人會出來勸阻,另外一個就是在很多人面前time out,有些比較敏感的孩子會覺得傷了自尊,不是很好。

最好是在家裡只有2,3個監護人的時候,而且是大家提前溝通好的,time out期間都不要和孩子有互動比較好。

最後說一下time out的幾個錯誤吧

懲罰孩子的最好方式

這個方式不是萬能的,它不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我還是建議在用此方法前,家長最好從多角度找找問題根源,有時候解決問題根源比time out來的更有效

例如有個孩子隨地吐水,一用杯子就吐水,後來媽媽發現其實孩子是在練習刷牙後漱口,當她找到根源後告訴孩子刷牙才應該漱口,而不是喝水的時候,通過這樣子的引導,孩子就改掉了吐水的習慣。

Time out期間一直說教

切記time out是讓孩子情緒冷靜下來的時間,不是對他說教的時間,所以無論是鼓勵的,還是批評的,這個期間都不要和孩子做交流。一切都在time out結束後再和孩子溝通。

不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

有些行為是孩子發展的必經階段,了解每個階段的不同的行為發展才不會亂用time out。

雖然我說了可以用於打人和咬人的行為,但是如果你了解到寶寶一般在20個月的時候會掌握這兩項技能並賦予實踐,這個時候要做的是更多的引導而不是time out。

但是如果寶寶到了3歲還在打人,也就是明明知道錯的前提下,還在繼續這些不好的行為才需要用到time out。

總而言之,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有它的兩面性,用的恰當才能發揮其最大的功效並減少負面效應。

現在在美國也有一些專家反對用time out的方法,但是也有些專家認為這個方法還是行之有效的讓寶寶冷靜下來的方法。

如同哭聲免疫法一樣,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同樣的time out也好的和不好的方面,而且也不是可以適用於所有的寶寶和任何情況的。

我覺得作為家長還是要理智對待寶寶的一些不良行為,更需要反思為什麼他突然有了這些不良行為,是因為掌握了這項新技能不知道如何應用,還是因為環境的變化或者其他的一些原因。

我覺得只有站在寶寶的角度去思考,去調整,去引導才應該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一味的靠一種方式來教育孩子。

本文由「萌芽研究所BUD」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

死囚和CEO寫給母親的信,一旦選擇,難以改變!

night119

孩子寫作業時,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night119

在幼稚園,孩子什麼也沒有學到?(家長必讀)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