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罵對孩子身心健康容易產生不良影響。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他也希望得大家的尊重。挨打的孩子首先在自尊心上受傷,父母本來是他最親近的人,結果常被打,這樣很難感受到愛的溫暖,不但對親子關係不利還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畏懼心理。
為孩子學會說謊提供了前提。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犯錯,可是有的父母知道孩子做錯事就先動手打。孩子為了不受皮肉之苦,害怕之下就會去試著說謊。不被父母發現就不用挨打;被發現結果就不妙。兩種結果其實都不好,甚至是惡性循環。
孩子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挨打的孩子在自尊心受傷害後,也會感到無助,甚至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好、都不對。孩子不太願意和爸爸媽媽保持親近感,內心會有壓抑感。孩子可能會比較沉默安靜,不太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覺得不會像別的小朋友表現好。
如何換種心態、換種方法教育孩子呢?
現在多數的父母已經沒有「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了,這也突顯了教育的理念的進步。媽咪們的自我質疑也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覺察的開始。其實除了打孩子,還是有其他辦法來教育孩子的,一起來看看吧。 1
父母自己有情緒時不合適教育孩子。
當父母自己處於情緒波動憤怒的時候,最好先讓自己平靜下來,先離開孩子的環境。平靜之後你可以向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不恰當行為。從而促進孩子的反思。 2
讓孩子承擔結果。
孩子有了錯,父母也不用馬上迫不及待的去數落批評孩子,因為事情的自然後果也是對孩子的懲罰,他需要去承擔。比如,最常見的事情,孩子喝牛奶的時候打翻了,需要讓孩子自己清理乾淨,媽媽不要代勞。讓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可能產生什麼結果,有利於避免孩子再犯同類錯誤。 3
懲罰孩子的方法要得當。
小孩子玩鬧的時候玩具扔的哪裡都是,也會撒嬌自己不收拾,媽媽有時候一教訓孩子,他就會哭鬧不止。這個時候告訴孩子將亂丟的玩具收好、停止吵鬧,否則將有所處罰。比如會沒收他幾個玩具幾天,讓孩子記住不這樣的做法自己要接受懲罰的結果。 4
當你打了孩子後又自責,這是自我覺察的機會。
當你那麼生氣的時候,背後的原因可曾想過?就是因為孩子讓你生氣了?問題可能不僅僅在於當下孩子的事,可能這件事觸動你自己潛意識中的一種感受。
當你的心重歸平靜後,回顧一下自己打孩子的原因,可能你會發現很多都是可以不必發生的。所以,需要想要解決問題,就試著去了解,到底是什麼影響了自己的情緒。
聲明:本文為育兒心理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