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裡,暑假總是快樂的代名詞。然而,對於不少家有兒女的父母來說,面對假期,難免有些頭疼。
「我給孩子報名了英語和小提琴班,還有暑期夏令營……可以了吧?」 「假期不想讓孩子再參加培訓班了,但是雙職父母,年假也不夠陪孩子玩的,多數時間只能安排老人看管了。」
面對這些,我們不禁要問,暑假,究竟是以「學」為主,還是以「玩」為主?到底要不要讓孩子去上課外班呢?
一、支持放假就是要玩
主玩派:
駱先生/暑假要讓孩子玩個痛快
小學升國中時,孩子在升學這條路上過了一關又一關,所以這個暑假一定要好好犒勞他,讓他玩個痛快!我準備這個暑假的行程全部由孩子來做主。
放暑假了,就應該讓孩子盡情玩
其實,孩子能「玩」出很多名堂,都是課本上學不出來的,更是作業和考試壓不出來的。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本錢,絕不可能攢出來,而是「玩」出來的。嬉戲,奔跑,跳躍,攀爬……哪一項不鍛煉身體?玩得越「瘋」,孩子身體越健康,腦子越活絡,精力越旺盛,疾病越少,無論做什麼都更有益。別忘了,高考也是萬里長征,沒有好身體根本扛不住。
二、因人而異:報班補課未嘗不可
主學派:
謝女士/ 心疼歸心疼升學更重要
謝女士的孩子小英(化名)在中關村一小上5年級。雖然小英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排前10名,但鑒於小學升國中戰役的「慘烈」和以往家長的經驗,謝女士還是擔心孩子敗下陣來,今年暑假給小英報了3個培訓班。
明年小升初,我怕孩子跟不上,就給她報了兩個班:英語和奧數。上完這兩個班讓她放鬆一下,上一個夏令營,主要鍛煉英語聽說能力。
其實報這些班我心裡也很矛盾。小學五年,小英在各方面都很優秀:她喜歡繪畫,在學校也拿過不少獎;學習成績都在前十名,尤其是作文寫得好。
我認為,好學生就應該上好學校,可是小升初的形勢不容樂觀,光憑學校的成績肯定不行,所以上培訓班是必需的!三年級的時候我們給她報過奧數班,這個暑假要重點補習一下英語,最後一年能再把成績提高一個檔次。
我給孩子定的目標是中關村中學和八一中學,像人大附中、北大附中這種「牛校」根本沒敢考慮,參加電腦派位的風險太大了,我們這棟樓往年參加派位的孩子都去了知春路中學。
我們家定的目標也不高,可孩子如果不想參加電腦派位,就只能用培訓班的成績來證明自己的優秀,還要犧牲這麼多休息時間……這幾個培訓班占了小英所有的假期,真苦了她。心疼歸心疼,但這由不得她,升學更重要。
小英對美術很感興趣,從一年級起就上繪畫班,雖然我們家沒打算讓她憑這個特長擇校,但興趣班一直沒停,這個班是3個培訓班裡,她唯一心甘情願去上的。
三、專家建議:上暑期興趣班應避開的四大錯誤
錯誤1:只重結果,忽視過程
學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別讓興趣班扼殺孩子興趣。
只看重結果,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其實教孩子,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在學習的過程中,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培養多方面能力。
比如學習彈琴,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者,在學習過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比如跳舞,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麼正經的也沒學,但實際上,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基本功如果不紮實,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錯誤2:周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錢多少,在周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父母也跟著一起忙。本來上一星期幼兒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與父母在一起,是使他們心理髮展正常的基礎,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等等。今後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難以溝通。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今後他可能對什麼都知道一點兒,但對哪個都不精。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學會了再學其他項目。孩子如果在哪個項目上特別有潛力,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
錯誤3: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時候條件不好,沒有條件做到理想,而有了孩子後,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因此,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於感興趣的事,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錯誤4:認為坐在教室裡才是真正的學習,忽視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有帶著孩子上這個班、那個班,讓孩子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聽老師講課,才是真正的學習,對生活中的知識反而視而不見。
重視孩子的教育,無疑是最值得的投資,但不能一味地投資卻忽視孩子的感受。既然是興趣班,就一定要從興趣出發,只要孩子有興趣,就能自主學習,快樂地享受學習的樂趣。
總結:讓孩子多學一點東西是好事,但是要注意切勿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造成孩子的負擔,這樣只會起反效果。
關於作者:
渭南人自己的社區平台,及時了解渭南最新生活資訊,我們努力成為渭南最大的便民服務型平台,集吃喝玩樂、衣食住行、打折促銷、征婚交友、招聘求職、房屋租售、轉讓商機、二手市場等服務於一體的自由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