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森林當教室,帶你看看世界各國如何進行兒童自然教育!

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幼兒戶外活動明顯減少這一現象越發受到關注。正如美國著名作家 Richard Louv 在他的書《森林中的最後一個孩子》中採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詞描繪現代社會的孩子們與大自然缺乏聯繫的事實。
甚至很多醫學專家認為,自然環境中的居所的減少是幼兒肥胖,注意力紊亂,憂鬱的重要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種將森林作為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的森林教育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森林小學,孩子們在大自然中爬樹、玩火、堆雪人……下面這篇文章帶你看看世界各國是如何進行兒童自然教育的。

森林幼兒園在20世紀50年代發源於丹麥, 已風行於德國。目前,德國全境已有超過1500所森林幼兒園,而且已經拓展到了歐洲以外的地區。日本有上百家,韓國也正在蓬勃發展,美國、加拿大也開始試辦野外幼兒園。

森林幼兒園通常沒有教室,讓兒童回歸大自然,孩子們可以爬樹、玩火,即使在下雪天,孩子也都在戶外玩耍。兒童不是間接通過書本學習, 而是通過與大自然實物的直接接觸而學習,孩子們的觀察力自然而然變得敏銳, 他們的學習及探索動機也將源源不斷

森林學校:大自然當教室

森林幼兒園就是在森林中開辦的幼兒園,在森林幼兒園中,森林就是教室,大自然就是老師,森林裡的原木、石頭就是課桌椅。老師只進行看護和引導,孩子才是學習的主人,在遊(瞎)戲(玩)中發展身心。

一年四季幾乎天天在戶外

德國卡羅鎮的Pankgrafen森林小學現有21個孩子,無論刮風下雨,每天早晨他們都來到「教室」學習。

這一天,北風刺骨,氣溫幾乎跌破零度,面對記者的擔心,園長索斯滕·萊內克笑了:「這根本不算什麼,“無論刮風下雨”可不是隨便說說的。即使零下28攝氏度,我們也在室外待著。孩子們從來沒得過感冒。」

在少數格外嚴寒的日子裡,孩子和老師會鑽進露營帳篷或木頭建的小教室,暫時躲避一下。但萊內克表示,絕大多數時間都是戶外活動。

德國還沒下雪,孩子們最近的學習主題是野外生火。儘管要接觸火這樣的「高度危險物品」,孩子們還是像學習其他課題一樣,被置於「無人管」 的狀態。

當溝火因受潮而要熄滅時,4歲的芬恩馬上撿起新鮮樹枝投進火裡。其他小朋友也拿一些小樹枝,撥弄火苗讓它重燃。

樹,隨便爬,老師和家長從不保護

爬樹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這裡不會有通常幼兒園或者兒童活動場所設計好的爬樹裝置,這裡的樹各式各樣,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總有一款合適你。

孩子們爬樹,老師和家長不給與任何幫助,只是幫他們下來。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孩子們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這裡只發生過一次小孩掉下來的事情,那是因為小孩的爸爸在下面保護著,小孩子因為知道自己掉下來爸爸會接住自己的。

老師不插手,孩子自己學

大部分情況下老師和家長不插手孩子做的事情,只是保證孩子們在自己的視線之內。孩子們在沒有老師和家長插手的情況下會更能發揮想像力,會自己權衡危險,會自己學習,會互相學習,從經驗中學,從失敗中學

你會難以想像,一群3-6歲的孩子在沒有任何大人的協助下搭了一個避雪小屋,他們會自己點溝火,並且在火快滅的時候往裡面添加木材。

這裡的孩子很少接觸商業性的玩具,而是選擇就地取材,在森林中尋找玩具。大自然的玩具不像商業玩具以及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森林裡面找到的樹枝、泥巴、小蟲等更能發揮孩子的想像力,語言描繪能力。

玩的多反而將來學習更好,能力更強

長時間的戶外玩耍已經被證明對孩子的平衡能力、靈巧度、身體協調性、觸覺靈敏度和深度感知能力都非常有益。

大部分森林幼兒園的小朋友在進入小學後,在閱讀、寫作、數學和社交方面都會提高的很快。這些孩子通常也更自信、更外向。

聽故事更專注

森林學校每天下午都有一段時間是聽故事或者唱歌,這些平常瘋玩的孩子在這個時候反而很專注,聽故事的時候特別專心,一起唱歌的時候也一點不亂。

看完了這些,你是不是想問:自然教育是一定要在森林裡才可以做的嗎?

其實,「森林」只是大自然的代名詞,森林教育是自然教育的一部分。森林幼兒園可以是一片森林、一座農場,或是一片海灘、一個公園。

我們更需要借鑒的是德國自然和森林教育的精神,利用自然遊戲教學法作為工具,結合自己的條件和大環境,就可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自然教育體系

森林自然教育能提升孩子哪些能力?

森林幼兒園可以被描述為一個「沒有天花板或牆壁」的地方。托兒所工作人員和孩子們花時間在戶外,通常是在一個森林。

森林幼兒園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強調玩玩具,這些玩具都是可以在自然界發現的,而不是通過購買得來的。儘管有這些差異,森林幼兒園還是為了滿足相同的基本目的:照顧、刺激和教育孩子。

每一個森林幼兒園都不一樣,可能是因為這些組織是獨立運作的。但是典型的活動和目標有這些:

研究人員多年的跟蹤調研發現,相比沒有受過森林教育的兒童,受過這種教育的孩子在自信心、注意力、學習積極性、語言能力、交流能力、行為習慣、主動思考及身體素質方面更為突出。

此外,森林教育對身患自閉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孩子也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森林學校的興起來源於一個疑問:在溫室中長大的孩子能夠適應這個世界嗎?

實踐證明,將孩子放到可控的、有一定危險的環境中,孩子會建立起自己的「危險管理能力」,知道如何去評估事物發風險,知道自己能否應付這種風險帶來的不良後果。

將孩子放到一個具有一定困難的環境中,能鍛煉孩子堅強的個性、自立的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能夠鍛煉出克服困難的品性。孩子遇到了困難首先會想辦法自己解決,如果自己無法解決,會去找同伴尋求幫助,這又鍛煉了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

世界各國兒童自然教育都怎麼進行?

據調查,森林幼兒園在德國有1500多所,並逐步向英、美、日等發達國家擴展,日本已有100多所德國模式的森林幼兒園,學位供不應求,自然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認可,日本的自然教育也在史無前例的成長。

在韓國,2009年第一所森林幼兒園的學員已經超過100名學生。2011年1月,韓國召開全球自然和森林教育幼兒園論壇,在中國,自然教育之風也悄然升起。

▌日本的自然體驗教育:特別活動與修學旅行

日本教育很重視社會實踐,他們很早就開展了自然體驗教育,並積累了很多經驗,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日本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特別活動,並在課程設置中占了很大比例,它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儀式性活動、文化活動、促進身心健康的安全體育活動、接近自然和文化來增強公眾道德的旅行活動、集體住宿活動、義務活動等等。

通過這些活動,發展人的個性,培養豐富的人格,使學生適應班級和學校生活,並且加深學生作為集體或社會一員的認識、增強其責任感以及良好人際關係建立。

例如,學校設有專門的生活教室,為學生提供了大量鍛煉自立、自主和責任感的機會和場所。學生可以在此練習切菜、點燃煤氣灶、做飯等;遠足活動也是特別活動中的一項,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每年都進行,培養孩子們「長途跋涉」的經驗和耐力。

日本的教育特別強調自然體驗學習,從小就讓孩子接近自然、了解自然,在自然體驗中輕鬆自由地快樂成長。

「修學旅行」就是特別活動中非常有特色也很受學生喜愛的主要內容之一,它從1960年代開始實施,實施比率高中為94.1%、初中為97.0%、小學為93.6%(1998年數據),旅行天數隨年級增長而增加,大致2—6天。

目的是通過學生在與平時不同的生活環境及經歷中增長見聞,在接近自然和文化的同時體驗集體生活、「培養心胸寬闊的人」。

例如千葉縣八千代市某所初中的修學旅行定在長野縣的一個山區,出發集合地點不是在學校,而是在目的地的車站,就是為了鍛煉學生們自己查時刻表、查路線的能力;住宿也不是集中住在某個旅館,而是去農家民宿。

第一天幫借住的農家做農活;第二天山谷行走、與農家交流聯歡和分組活動等等;第三天順河流行走,沿途到寺院練習坐禪、參觀博物館等。學生們通過三天的修學旅行體驗了平時體驗不到的事情,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些自然學習和集體生活,孩子們不僅增長了見識,而且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諸如與同學的合作、人際交往、生存能力等等,自然學習中的體驗和快樂往往是孩子們學校生活中最難忘的事。

▌美國人的自然啟蒙:看看孩子在農場做什麼

談及美國教育方式,許多人都能夠想到著名的STEAM素養教育,K-12基礎教育,就連比較新穎的Home School家庭學校教育,也為人所知。

但是,有一種教育方式在美國推行了一百多年,據可能去年全美參加過的年輕人已達650萬人,這就是美國規模最大的非正式教育計劃—— 4H教育,然而國內極少人知道這種教育方式。

4H教育中的「4H」就是Hand、Head、Health、Heart的簡寫。顧名思義,這種教育強調「手,腦,身,心」的和諧發展。4H教育鼓勵孩子們從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擷取知識和掌握技能,進而在生活中創建積極的人生觀的教育哲學。

一個專為美國農場孩子設計的4H教育中,根據年齡或年級,美國孩子們參與4H活動有所區別。

通常,幼兒園的孩子學會把吃剩的早餐收集起來去餵豬,他們觀察營養物質循環;

一年級的孩子在農場做零活,餵雞、放羊或看看動物;

二年級的孩子學習農作物種植,包括豐收時親自打穀、揚場;

三年級的則動手學做飯、房屋搭建;

四年級的孩子認養乳牛;

五年級的孩子們側重於地理學習,通過繪圖、水彩、黏土塑形來描述農場地形;

六年級的孩子則開始研究乳製品。重點在於動手,提升感知力。

七年級:探索外面的世界從七年級起,學生們開始通過探險拓寬他們已經熟悉的領域——在不同程度上探索霍桑山谷以外的世界。

孩子們在連續的層面上學習了解世界,在往復上升的過程中風景沒有變,但孩子們的視角和認知方式卻是全新的。

▌英國、韓國、越南的自然教育

在英國,對於森林幼兒園,並不意味著幼兒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在戶外場地進行,諸如閱讀、講故事、唱歌和進餐等就是在室內進行。

韓國森林覆蓋率達63%,由國立、地方、個人等進行管理,韓國的森林幼兒園也由此大體分為國營森林幼兒園和地方自治團體經營的民間森林幼兒園。

這些自然休養林大多具備完善的體驗和教育設施,如原木建造的「森林之家」、文化館、宿營場、野生植物園、觀景台、探訪路、野炊區等。

同時,韓國山林廳從2008年開始在全國的休養林和樹木園中經營兒童森林體驗項目,所進行的森林教育,就是每週或每月與地方幼兒園合作,定期對兒童開展兩到三天的森林教育,由十幾位具備專業生態知識的森林導師深入幼兒園指導。釜山國立大學附屬幼兒園就是韓國首家對兒童進行森林生態教育的幼兒園。

在越南,一所名為Farming Kindergarte的幼兒園引起全球人們的注意。因為它的建築設計非常獨特,十分強調人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從上空俯瞰這所「農場幼兒園」,看到一大片綠地上有一個三連環的結,草木在這些高低起伏的環形中生長。

屋頂鋪有草坪,經過處理後,孩子們就可以在這上面種植植物、蔬菜,在這裡玩耍的同時還體驗收獲的樂趣;而幼兒園所有的室內活動空間和相關設施都設在屋頂下方。

據說,這所幼兒園大約可容納500名孩子,而這些孩子都是來自普通家庭,他們的父母就是在附近鞋廠上班的工人。

在很多地方的幼兒園敦促孩子盡早讀書寫字的時候,幼兒園的誕生地德國和其它一些國家的森林幼兒園,卻正走在一條返璞歸真、投入自然懷抱的路上……

來源:搜狐教育《智見》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人一生為什麼要有兩個孩子?最後一句答案~

night119

你「詛咒」孩子多久了?再不反省就遲了!

night119

這幾個特徵判斷孩子今後是優等生還是差等生(有一定道理,值得參考呵)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