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接到一位朋友的電話,她悲傷的告訴我她與老公又大吵了一架,女兒目睹了整個過程,指責了她幾句。這讓朋友非常憤怒,忍不住又與女兒大吵了一架,現在大家都不開心。她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想離婚卻又害怕傷害女兒更深,她很痛苦,卻無所適從。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吵架的夫妻。再恩愛的夫妻也難免會遇到矛盾,發生激烈的爭吵。我告訴朋友,夫妻之間的爭執很正常,但是要以正常的方式讓孩子理解。
夫妻吵架影響最大的是孩子。
在孩子心裡,爸爸媽媽是完美的,是絕對不會錯的,他們完全無條件的支持父母的行為,同時不允許彼此的關係受到傷害。
因此夫妻吵架時說的每一句攻擊的話,對夫妻雙方來說可能只是一時的氣話,不放在心上,但孩子會全盤接收到並放在心上。
他們內心會惶恐、著急而又無法理解,更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改變這個局面,於是他們的潛意識就會製造一些問題來換取父母的和諧。出現磨牙、做惡夢、經常生病、注意力不集中、愛發脾氣、不聽教導、學習散漫等現象。
一般來說,目睹父母吵架主要會給孩子帶來下面一些問題:
1、年幼的孩子會把父母的爭吵歸咎到自己身上
6歲以前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是引起父母吵架的根源,尤其是那些夫妻之間鬧矛盾,卻把孩子當出氣筒的父母,在他們的孩子心中會形成黑色記憶和黑色自我認知。孩子會想做一些事情把父母重新連接起來。
首先他會製造自己的問題,例如態度叛逆、情緒不穩定、無心學習等,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問題吸引父母的關注,把父母的注意力從夫妻衝突中轉移掉。
如果這一招沒用,孩子就會把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會覺得「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不聽話,都是我的錯。」孩子會以為這一切的戰爭都是她引的,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才出現這樣的問題。會由此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不值得愛的,是醜陋的,被別人嫌惡的。
有些孩子拼命努力讀書,希望父母能喜歡自己,減少爭吵。他們把父母的不和歸咎到自己身上,結果一生都很自卑,遇到問題時,還容易採取自殺等極端手段。
如果父母的矛盾還是進一步加大,走到分居或離婚的地步,孩子就會變得麻木,並自暴自棄,不會愛護和尊重自己,也無法尊重和接受別人的愛護。
這樣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會出現很多問題,他會重複給自己製造失敗和不如意的經驗,去證明自己是不值得被父母愛的,他的感情也不會發展得很好,因為他不允許自己有比父母更成功的婚姻。
2、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學到用吵架的方式處理事情
孩提時代是學習模仿能力非常強的階段。而父母往往是孩子首先學習模仿的對象。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激烈爭吵,會讓孩子看到父母之間在採用攻擊性行為解決親密關係問題和矛盾。
當他發現父親或母親採用責罵、摔東西,甚至暴力來解決問題,居然使另一方閉嘴了或是勝利了,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學會這些不好的處理方法,並且認為吵架、謾罵、暴力都是解決人際問題的辦法,這些方法會被孩子用到自己的社交中——在幼兒園或者學校裡面,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和同學的關係。
更糟糕的是,在當著孩子的面爭吵時,夫妻一方採用自我虐待,如撞牆、自殺等方式,這樣產生的負面影響會更嚴重。這實際上是通過自我傷害來懲罰別人。這樣極端的方式如果被孩子習得,那麼等孩子長大後,在處理戀愛婚姻等親密關係時,一哭二鬧三上吊就是常事了。
有些父母以為不當著孩子的面吵,對孩子就不會有影響了,這樣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孩子會學到有問題或困擾時不應該向當事人直接述說,而是要暗自辛苦,這樣當他自己面對衝突時,也會選擇逃避。
3、父母的爭吵會造成孩子內心撕裂性傷痛
有些夫妻不吵架,打冷戰,冷漠處理。這種冷漠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殺傷力更大。
孩子都是非常敏感的,父母之間不說話,孩子其實是恐懼的。有些孩子會通過闖禍,不停地闖禍來引起關注和關愛。還有的孩子還會生病、受傷,只為了讓父母一起來看自己。
有些夫妻在發生爭吵時把孩子當籌碼,讓孩子參與其中。「我和你爸離婚了,你跟誰?」「你說!你喜歡你那個騙子爸爸,還是媽媽?」……
有的父母吵架,就把孩子帶走,對孩子抱怨丈夫或妻子的不好。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撕裂性的傷痛,不管夫妻是否因為爭吵而分開,對孩子來說他的爸爸、媽媽,任何一個他都不願失去。這種把孩子當做籌碼卷入爭吵的情況,會對孩子的情緒、行為以及性格有重大的影響。
與這些情況相比,對孩子傷害最大的是離婚後一方禁止孩子見到或接觸另一方。
這時,孩子內心會有兩份負擔:一是對見不到一方產生的遺憾和犯罪感,另一種情緒則是他對限制他行為的一方產生的憤怒。但是如果他偷偷去見了另一方,他又會對撫養他的一方產生犯罪感和歉意。
由此可見,父母吵架對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痛苦。
聽了我的話,朋友焦慮的說:「我們那麼激烈的爭吵,還把孩子捲入進來,會不會對孩子傷害很大。」
我告訴朋友,沒有關係,牙齒和舌頭還會咬著對方,夫妻之間不吵架是不現實的。
如果把對彼此的不滿藏在心中,不把這股能量釋放,彼此的不滿就會加深,長此以往,夫妻關係還會出現裂痕。偶爾的爭吵能夠促進夫妻關係的健康發展。但是如果傷害到孩子,就要及時的向孩子道歉。
如何既不傷害孩子,又能發洩不滿呢,我建議朋友試試下面的方式:
1、當著孩子的面討論爭執並坦誠的告訴孩子自己的感受。
讓孩子知道大家有意見不一致的事情是很正常的,沒有兩個人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完全意見一致。
彼此有爭執時,可以當著孩子的面以和平的方式討論,述說自己的看法,同時聆聽對方的看法,肯定對方看法中自己認同的部分,同時謀取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和平的解決問題。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之間有衝突而惶恐懼怕。
如果彼此的爭執無法以和平的態度進行討論,變得激烈起來,也無須自責。可以坦誠的告訴孩子自己爭吵後的不開心,可以告訴孩子「這次爭吵使我很累,有些失望。」
或者告訴孩子「你爸爸/媽媽有自己的看法,那都是為了我們好,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不讚同」,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說:「你爸爸/媽媽很不講理,他使我很累。」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批評、責罵對方。
如果自己情緒崩潰,哭了,也可以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所有人都會有難受的時候,當情緒達到一定程度,眼淚就會掉下來,沒關係。我與你爸爸/媽媽只是意見不一致,這是正常的,因為沒有人能完全意見一致。這個事情與你無關,爸爸媽媽對你的愛不會因此而改變。
當彼此冷靜下來後,彼此雖然可以堅定自己的立場,同時也要為自己的情緒向對方道歉。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明白:首先,激烈的情緒是不對的,是需要道歉的。其次,激烈的衝突也可以處理,無須懼怕。這樣當孩子自己面對衝突時,他就懂得如何處理。
2、絕不把痛苦歸咎與另一方或孩子
所有的情緒都來自自己,都是自己引起的,衝突也是一樣。
在任何令人煩惱和痛苦的事件中,真正讓我們過不去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有時候別人說同樣的話做同樣的事,你不會生氣,而愛人做這樣的事卻會讓你憤怒。因此,你的情緒或痛苦都與你自己有關,不能把問題歸咎給另一方,更不能告訴孩子這一切都是你引起的,都是你造成的,這樣會讓孩子內疚一輩子。
我曾經見過一個孩子,他媽媽是因為懷了他才被迫嫁給他爸爸,結婚後,兩個人的婚姻非常不幸,動不動就大吵大鬧,每次吵完,他媽媽就罵他,說她的不幸都是孩子導致的。這個孩子非常自卑,人際關係也非常差。
3、即使彼此離婚,也要讓孩子知道,無論如何,父母對他的愛都不會改變。
夫妻之間的矛盾是夫妻的事,與孩子無關,對孩子的愛更不會因此而改變。這樣即使彼此之間的關係已經惡化到分居或離婚的地步,孩子的心理也不會產生問題。
常常給孩子愛的保證,行為上對孩子的愛更是一如往常,讓孩子真正的感受到這一點。這樣即使孩子內心即使依然有無奈和惋惜,他也能接受父母分開的事實。
4、如果夫妻關係已經惡化到無法改善,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反而小過維持表面的婚姻
有些夫妻關係已經達到冰點,但為了孩子不受傷,他們會維持一份表面的婚姻。父母以為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對孩子的傷害反而更大。因為這樣的狀態會讓父母包含怨恨與辛酸。
看著貌合神離的父母,孩子會以為這是正常的婚姻模式,他的潛意識也會不自覺的模仿這樣的關係。同時孩子還會有很深的罪惡感。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你的媽媽指著你說:「我現在這樣的生活都是為了你!!」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的內心是不是會感到不舒服,並千方百計想要補償媽媽?因此,不要以為這句話你不說出來,孩子就感受不到。
孩子在家庭關係中是最最敏感的,父母的所有訊息他都能第一時間捕捉並感受到。
如果夫妻關係真的已經無法挽回,離婚反而對孩子更好。只是離婚後要對另一方表達尊重,並讓孩子繼續享受父母的愛。
關於作者:
280懷孕網(huaiyun280),專注為孕婦提供從備孕到育兒的保健知識.包含備孕指南、胎兒發育、孕期保健、孕期檢查、常見疾病、胎教、分娩、親子育兒等資訊,是您懷孕育兒貼身小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