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時觀點:雙語混亂寶寶語言、思維
(文章截圖來自:http://baby.163.com/13/0811/22/961FACOV00262USS.html)
科學研究:NO! 雙語寶寶,更加聰明
雙語培養,不會混亂。
雖然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這種事情多晚都不算晚,但是對於雙語來說,還是越早越好的。
《養育雙語寶寶》一書的作者芭芭拉指出:「所有嬰兒出生幾天後就能分辨多種語言間的差別了。」她說,當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非常大時,比如法語和阿拉伯語這兩種語言,寶寶會辨別得更清楚。
「這麼小的嬰兒一般還不能很好地分辨兩種非常相似的語言,比如英語和荷蘭語。但是,到大約6個月大左右,他們就有這個能力了。」她說。
說雙語寶寶會感到混亂,多半是受一項比較老的研究的影響。但那項調查的研究設計有問題,才得出早期同時接觸兩種語言,會對寶寶的發育不利這樣的結論。這項研究旨在倡議教育工作者督促移民家庭不使用母語,強調熟練使用英語的重要性。
(銘爸說:孩子的適應能力是超強的,不管是自然環境的適應力,還是社會環境。孩子的區分能力也在早期快速發展。靠著這種區分能力,孩子能夠分辨電燈、汽車、斑馬、大樹……如果因為害怕孩子把獅子和老虎弄混淆了,就把獅子屏蔽掉,從來不讓孩子看見它,那麼孩子不僅會錯失認識獅子的機會,更會錯過通過細節區分事物的機會。
同樣,如果害怕孩子把爸爸和其他男性搞混,就從不讓它接觸其他男性,那麼將來他接觸起來會遇到更多的問題。語言也是,如果孩子從小不接觸家長希望他將來掌握的另一門語言,那麼以後想要再教他就會更費力。)
雙語寶寶,智商情商會更高
長期以來,語言學家和語言發育方面的學者一直認為雙語環境是不利於寶寶的學習的,甚至會降低孩子學習語言和掌握詞彙量的速度。
可是後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在雙語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孩子竟然在認知方面有優勢,甚至當他們老了以後,還能有效的推後老年癡呆症的發生。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雙語對學習認知難道有輔助作用?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無時不刻的被各種感官輸入包圍,而要快速有效的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屏蔽掉99% 的無用輸入,而準確的抓住1%的有效輸入,然後進行處理加工。
在這個過程中,達到決定性關鍵作用的就是對外界刺激進行選擇的過程,被稱為執行功能,是大腦前額葉區的重要功能之一。
而大腦前額葉區正是在 0-5 歲發育起來的,那也是人類學習語言的關鍵時期。學習多種語言的過程正使大腦面臨了類似的一種挑戰,他們需要在潛意識裡自動切換不同的語言環境,從而對執行功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訓練作用。所以,雙語甚至多語在對一個人的認知發展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銘爸說:對孩子進行早教也是遵循這樣的原理,因此,我們會用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形態去教孩子認知,比如:我們會用各種各樣的燈去教孩子認識燈,會用不同樣子的汽車去教孩子認識汽車……孩子是很聰明的,他能很快把握到某種事物的本質規律。)
不僅如此,2010年的一項對雙語兒童和單語兒童的行為研究中發現,對於小學年齡的孩子來說,熟練掌握雙語的孩子行為方面的問題要比單語兒童出現的晚而且少。有科學家猜測,這也是執行功能起的作用。
由此可見,雙語的訓練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著極其特殊的作用,對孩子的智商情商的雙重積極影響也是值得我們關注和研究的。
(銘爸說:對中國人提雙語,很多人想到的是漢語和英語,但如果家裡沒有英語達人,不妨把雙語變成普通話和方言。所以你應該現在就多跟孩子講兩種語言。)
培養雙語寶寶的最佳時間是0~3歲
專家指出,開始培養雙語寶寶的最佳時間是0~3歲,這時孩子正在學習母語,他的大腦更開放,也更靈活。
培養雙語寶寶的次佳時間似乎是4~7歲之間,因為這時他們仍然能沿著平行的路徑來學習多種語言。換句話說,他們會以與第一語言平行的方式,建立一套第二語言系統,能把兩種語言都作為母語。
如果你的寶寶超過7歲了,你才想讓他說雙語,也不會太遲。學習第二語言的最佳時期中排第三位的就是8歲至青春期。研究顯示,青春期過後,新的語言就會被存儲在大腦的另一個單獨區域裡了,這樣孩子就必須通過翻譯或母語才能學習一種新語言了。
(銘爸說:所以,對中國家庭來說,要想孩子學好英語,應該盡早學,而不是等到中學以後才認真學——現在很多小學的英語學習都還處在不受重視的地位。)
怎樣在家營造雙語環境
我們知道,學習語言最重要的是環境。科學研究發現,成年人學習第二語言的方式和嬰兒學習語言有很大的不同。
成年人在學習第二種語言的時候一般來說會利用母語作為翻譯的工具和手段,而嬰兒學習語言是一種完全自然的過程,是環境造就的結果。
家庭環境中兩種語言利用率越高,嬰兒分辨兩種語言的能力越強,並且嬰兒日後的雙語熟練水平和綜合能力也與早期家庭語言環境有很強的關聯性。
美國麻省州立大學語言專家Pearson教授提出兩種培養雙語寶寶的方法,一種叫做OPOL(one parent one language 一個家長一門語言),也就是說在家裡對孩子說話的時候,爸爸只用一種語言,媽媽只用另外一種語言。
另一種是MLAH(minority language at home家中使用非官方語言),也就是說社會中(比如學校,超市,醫院)孩子接觸一種語言,而回家後接觸另一種非官方的語言。
這兩種方法都是本著最大程度地提高對兩種語言的接觸環境的原則,也是最有效的雙語教育方法。
家長問答
問:雙語會導致孩子說話晚嗎?
答:很多家長都認為雙語環境會導致孩子說話晚,但其實,並沒有什麼科學證據顯示雙語寶寶在語言方面有任何的延遲。在2002年發表的一篇科學綜述中,兩位美國科學家通過對大量文獻的研究,他們提出嬰兒期開始的多語環境的教育不會對孩子語言和概念的學習造成任何影響。事實上,豐富的雙語環境會讓孩子最終獲得兩種母語,一樣的流利純熟。
問:雙語會導致孩子對語言混淆嗎?
答:雙語寶寶的語言混淆也是家長所擔心的問題之一。科學研究發現,這種語言混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比如說前面提到的OPOL,也就是父母兩個人每人對孩子只說一種不同的語言,日積月累,孩子就明白了,比如只和爸爸說英文,只和媽媽講中文,這樣就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語言混淆。研究還發現,讓孩子在兩種語言環境下相處的時間越多,語言混淆的程度也就越低。
問:通過看外語電視能培養出雙語寶寶嗎?
答:很多家長通過看電視等手段給孩子創造外語環境,這是否可行呢?最近的一項在嬰兒聽覺的實驗中發現,嬰兒辨別聲音的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只有和父母保姆老師等接觸到的語言中的聲音辨別才會保持不變,即使通過電視讓嬰兒反覆聽一門外語,他對外語中聲音的辨別能力還是會下降的。
研究還發現,和人的直接語言交流才是最有效的語言學習方式,對於孩子來說,讀書,講話,都比看電視有效的多。對於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大聲朗讀外語書比看外語電視更能提高孩子的詞彙量。總而言之,語言是人與人的交流方式,也需要和人的交流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打造雙語寶寶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75516(原文發表於2012年12月《時尚育兒》)
培養雙語寶寶的5個錯誤 http://www.babycenter.cn/a12000886/wuqu
關於作者:
育兒專家瀝血打造《爸媽堂(微刊)》,專攻教養難題。每日帶來最接地氣的育兒指南,讓您的孩子懂事好養!
微信號:bashulv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