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孩子11歲前,家長需完成3大任務,你做到了幾個?

3.孩子小學階段,家長任務:培養孩子自信心

小學階段主要是6-11歲。這個階段是勤奮感和自信心培養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家長要鼓勵孩子學習並表達出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有能力,並且讓孩子體驗到「只要我努力了,就能得到肯定」,這樣慢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積極情緒體驗,避免對孩子吹毛求疵,讓孩子感覺不如別人。

家長們這時也經常陷入一個錯誤,就是對孩子要求太高。在綠色指標測試中,有一項是讓孩子給自己打分,我們很多孩子對自己的評估不高,為什麼?其實孩子已經夠好了,但是因為家長的要求高,所以孩子自信心不高,這是無形當中給學生造成的壓力。

二、入學前培養三大能力

1.語言能力

在0-6歲的發展過程當中,孩子會經歷一個飛速的語言發展期。進入小學時,有些孩子的語言能力已經發展得非常好,在課堂上的表達,和同學之間的交往,都很順利。但也有一些孩子語言能力方面存在問題。

問題之一是表達不清。比如口齒不清,或者是說出來的和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因為家長在平時太遷就孩子,用寶寶語和他說話,或者孩子說了半句就自己揣摩出他的意思,時間久了,就形成了爸爸媽媽和孩子特有的語言,或者爺爺奶奶和孩子特有的語言,但是在學校裡別人卻聽不懂。

問題之二是不會傾聽,或者不停插話。其實這些習慣是從幼兒園時候就開始養成的,家長和孩子交往當中就要注意,要讓孩子學會聽別人講話不插嘴,自己講話要講完整。

2.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也就是自我服務能力,這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基礎。一個孩子學習習慣好不好是和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我們有些家長不重視生活習慣的培養,把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剝離開來,其實兩者是相通的。比如一個孩子如果從小養成了整理玩具的好習慣,那麼他到了學校裡就很容易養成整理書包的好習慣;如果一個孩子在家裡生活很有規律,那麼這個孩子在學校裡就會適應的比較快。

如果孩子習慣丟三落四,或者拖拖拉拉,或者作息時間不規律,家長可能就需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家長的生活習慣需要改改了。

3.交往能力

對剛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我們所說的人際交往能力包括:你能不能主動去結識新的朋友?願不願意去幫助別人等。

我們發現90%的孩子是做得到的,但是有10%的孩子會出現兩個問題。一種孩子表現得很孤單,缺少朋友。這種孩子通常都很乖、很聽老師的話,但也很被動,從來不主動去交朋友,缺乏必要的交往能力,不利於今後的發展。

我們發現這種孩子的家長往往比較強勢,喜歡包辦代替。我們的建議是,讓孩子每天花半小時到小區裡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家長千萬不要怕孩子在交往中吃虧,鼓勵孩子慢慢學會和小朋友交往。

另一種孩子很活潑外向,但不知道怎麼交朋友,於是用開玩笑或者打鬧等方式和同學交往。

這樣的孩子一般語言發展也有問題,說話說不清楚。交往能力也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家長要鼓勵孩子學會語言表達,引導孩子正確的交往行為。

總之,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才能夠在家庭教育中事半功倍。

閱讀原文


關於作者:

最專業的媽媽親子育兒百科知識,每天分享最經典的育兒、親子、早教、胎教、孩童教育、營養保健知識。做時尚辣媽,輕鬆教育孩子就這麼簡單!

微信號:qinzi455

什麼才是對孩子有幫助,可以激發他創造力的玩具?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night119

孩子暑假易有的7大壞習慣,家長必須警惕!

night119

這一年我30歲,孩子3歲……我57歲,孩子啊! (看完淚崩了)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