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孩子戀上爸爸/媽媽,一定要這麼做,否則夫妻關係受影響!

你一定聽說過「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但你可能不認為這會影響到夫妻感情。

事實並非如此,它很有可能讓我們再一次面臨著婚姻中的一場挑戰。

這場挑戰很特殊,而且只能贏。

文:夏天

男孩戀媽媽、女孩親爸爸,這麼常見的現象真的會使夫妻關係受影響嗎?讓我們先來聽聽兩個媽媽的自述。

口述紀實一:我再也不想當擺設了!

女兒今年3歲。最近,我發現她對她爸爸黏得厲害。每天只要她爸爸一回家,女兒就會爬到他的膝蓋上,要求爸爸抱她、親她。整個晚上,她只要求爸爸和她一起玩,讓爸爸給她洗澡、陪她睡覺,根本不讓我碰她。

有時爸爸想把她「推開」去做點別的事,她就會百般耍賴。每當我跟她爸爸說話時,她就大哭大鬧。等她睡著了,老公也疲倦得不想理我了。

我覺得自己在這個家裡簡直就是個擺設!為此,我跟老公吵了幾次,但是也想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真頭疼!(倩倩媽媽)

口述紀實二:他居然吃兒子的醋!

我是全職媽媽,一直沒讓5歲半的兒子上幼兒園。最近我發現有些事情不太對勁。

週六是老公生日,我出去買禮物。回到家,我先把順手給兒子買的小汽車拿了出來,兒子很高興。但是當他看見我給他爸爸買的新襯衫時,變得十分惱怒。他搶過衣服,狠狠地踩在了腳下。

第二天早晨,他爸爸剛起床,他就跑到大床上抱著我,用堅定的口氣對爸爸說:「現在這是我的位置,你走開!」

老公很生氣,我則打圓場地說:「算了。」沒想到老公居然說:「你乾脆跟兒子過算了!」他怎麼連兒子的醋都吃?!(小橋媽媽)

故事裡倩倩媽媽的沮喪、無奈,以及小橋爸爸的「吃醋」都說明,處在「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中的孩子,真的有可能成為夫妻溝通的障礙,或者成為兩個人爭吵、嘔氣的導火線。

這樣一來,夫妻關係就會產生一些微妙的「量變」。如果「量變」時間過長,感情基礎再牢固的夫妻,都有可能出現較大的矛盾甚至婚姻的「質變」。

而且,孩子能否盡早、順利地走出「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影響到孩子自身感情和社會關係的發展。

既然如此,你們面臨的挑戰必須要有一個雙贏的結果:幫助孩子走出這種情結,讓夫妻關係不因此受到影響,甚至還因為你們共同的努力、及時的溝通,以及默契的配合,而變得更加親密。

下面,就讓我們按部就班地輕鬆贏取這場挑戰。

第1步 調整自我

3歲之後的孩子經常會出現「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這是他們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有的情感現象。

但是,父母的態度和一些做法,卻決定著他們的這種情結是會更嚴重,還是會很快消失。

如果你認同以下這些看法,那麼你們可能將要陪伴孩子長時間地停留在這種情結中。

1.認為爸爸更親女兒、媽媽更親兒子天經地義。

2.孩子更親誰都沒關係,反正是我倆的孩子。

3.老公(妻子)的很多地方對兒子(女兒)影響不好,我要讓孩子受我影響更多。

4.我們的感情很冷淡,孩子可以彌補我的感情空白。

錯誤原因:

如果沒有注意孩子的性別,而過多地親近了與自己性別相異的孩子,會使孩子沒有機會去崇拜、理解同性父母,而過分地依戀異性父母。

如果你們的家庭中有下面這樣的情況,那麼只有先改變這種做法才有機會贏。

1.對異性孩子照顧過多,尤其是洗小雞雞或屁股這樣的事,還是由異性父母來完成。

2.經常對異性孩子做出像對待嬰兒般的親暱動作。如親吻、擁抱,過多地撫摸其身體等。

3.和異性孩子一起洗澡。在家中裸體或衣著暴露。

當然,你也沒有必要在孩子3歲以後就恐慌自己的孩子變成「戀母情結」或「戀父情結」,每次孩子靠近時都很緊張。

錯誤原因:

孩子沒有意識到自己長大了,對隱私或害羞感沒有意識,他們對異性父母仍然保留小嬰兒一樣的全面開放。

第2步 了解「對手」

了解孩子的小腦袋裡在打什麼鬼主意,找出相應對策,才能有把握取得勝利。需要強調的是,對策需要你們共同使用才能奏效。

孩子在困惑什麼?

● 小男孩的內心獨白:「我也想有孩子,但是和誰生呢?對!和媽媽。因為我愛媽媽,媽媽對我也很好。但是,她和爸爸在一起,爸爸在妨礙我。」

● 小女孩的內心獨白:「媽媽和我一樣,但是爸爸和我們都不一樣。我更愛爸爸,也希望爸爸更愛我。所以我得和媽媽競爭。」

四、五歲的孩子,有了一個巨大的發現,那就是性別。

孩子發現,這個世界的人或者是男人,或者是女人。同時,他們還發現要由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才能生出孩子,自己就是由父母生出來的。

那麼,如果自己也想有個孩子,那就得和另外一種性別的人生,這個人就是爸爸(或媽媽)。

你們的對策

明確地告訴孩子一些基本規則。比如「你不能和爸爸(或媽媽)結婚,你們也不能有孩子。當你長大以後,你會找到你喜歡的人,有自己的孩子。」

為了進一步把道理解釋清楚,你們還可以加上:「你看,我也沒有嫁給(或者娶)我的爸爸(或媽媽)!」

孩子會怎麼表現?

● 會對自己同性一方的父母公開地進攻和反抗,而對同自己異性一方的父母,不停地尋求愛撫、擁抱、身體的接觸。

● 在餐桌上,在電視機前,或者在只屬於你們夫妻的床上,想取代競爭對手的位置。並且宣布:「你走開!這是我的位置!」

● 成為一種障礙,比如會緊緊地貼在你的胳膊上,不讓媽媽(或爸爸)靠近你,或者半夜跑到你們的床上,用哭鬧讓爸爸(或媽媽)走開。

● 大家在一起時,總是情緒不高,而等到與異性一方的父母單獨相處時,異常興奮。

你們的對策

溫和而堅定地反對甚至反抗。比如當孩子要上你們的床時,應該堅持讓他回到自己的房間。

當著孩子的面安慰被排斥方。比如,當孩子說出「你走開!」、「我討厭你!」之類的話時,被「戀」方要緩解局面,不要把這當成是孩子的玩笑話,要嚴肅地告訴孩子,你這麼和爸爸(或媽媽)說話,他(她)很難過。然後當著孩子的面安慰丈夫(或妻子)。

第3步 精誠合作

這是你們完成這次挑戰的最重要的原則。不要被孩子的小把戲玩弄,一定要保持絕對一致的態度,相互體諒,及時溝通。

這樣,孩子也會漸漸知道,父母是不能拆開的整體,不能霸占其中的任何一個,他沒有可乘之機。

被「戀」方的宗旨

● 不因為孩子想「獨霸」自己而得意。心理學家吉麥強調說:「爸爸或媽媽不應該過多地對孩子處在這種情結時對他們的語言和行為感到受寵和感謝。」

● 溫柔而堅定地拒絕孩子向你提出的共同排斥、孤立對方的要求。

● 不要認為被排斥的你的丈夫(或妻子)是不會生氣或難過的。要知道,任何人處在被孤立的狀態時都會產生沮喪或惱火的情緒。

被排斥方的宗旨

● 及時地向丈夫(或妻子)說出你的感受,讓他(她)了解你因此不愉快或者感覺孤獨。

● 不要意氣用事,認為反正他們也不理我,就乾脆躲得遠遠的。要努力爭取和他們在一起。

● 不要當面責備丈夫(或妻子),這樣會破壞你們的合作,還會使孩子更「討厭」你。

孩子是故意的嗎?

孩子在這段時間的心理反應是不自覺的。換句話說,他不是自己決定要對父母的一方攻擊,對另一方迎合和吸引。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克雷蓋總結的那樣:「在這個時期,孩子在建立自己的感情世界,通過對自己的父母愛或者仇視的感情,他將學會一種感情的表達方式。」

第4步 略施小計

一些小小的「計謀」可以使你們不動聲色地幫助孩子愉快地走出「單戀」,重新回到三人世界的美好時光。

● 參考效應

多帶孩子和其他家庭一起聚會,或者經常帶孩子到別人家做客,讓孩子看到親密的「父子」或「母女」關係。

● 製造機會

當孩子請「被戀」方幫助時,「被戀」方要「放慢」理解的速度和反應的速度。而「被排斥」方則可利用幫助孩子的機會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喜愛。

「被戀」方還可以故意做不好許多事情,而這些事情「恰恰」又是被排斥方的強項。「被戀」方要經常提出必須三個人一起玩、一起做某件事的要求。

必要時「被戀」方要消失一段時間,以緩解孩子的依戀程度。

●體驗多種感情

比如可以讓家族成員的其他人來小住,或者讓孩子到外婆、奶奶家住一段時間,體驗另一種親情;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交往,體驗友情。

這樣做,可以讓他們盡快走出對父親(母親)單一的愛戀。孩子走出「情結」的過程,正像精神分析學家劉戴認為的那樣:「他走出了家庭,有了走到別處的願望,他進入了社會,成為了真正的人。」

也有專家說:「從這個時候起,孩子放棄了同自己父親或者母親的“愛情”。」

來源:《父母必讀》雜誌

警惕:父母4大錯誤會扼殺孩子的同情心!

night119

聰明衣櫃收納術!換季更衣不用怕,教你怎麼幫衣櫥大瘦身~

night119

告訴孩子,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