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怎麼給孩子講繪本?——以《母雞羅絲去散步》為例

如果沒有故事,圖畫裡有再多的細節,也都不足以吸引孩子。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繪本裡,圖畫和文字一樣,都只不過是工具,表達的工具,表達故事的工具。

為什麼要用圖畫來表達故事呢?為什麼不直接給孩子講純文字的故事呢?因為太小的孩子的經驗太少了。

比如你用純文字講關於「老虎」、「熊」、「豬」、「鯨魚」、「狼」、「海豚」……為主角的故事,如果孩子沒有去過動物園、海洋館,沒有見到過這些動物,孩子根本無法明白這些動物是什麼東西,怎麼可能聽得懂這個故事。

哼媽有一個朋友,很奇怪我為什麼幾次三番帶小小哈去動物園?為什麼?因為小小哈看的很多繪本裡都有很多動物。

繪本裡的動物,和動物園裡的動物,對孩子來說都是經驗,都是真實的。如果沒有條件去動物園看動物,最起碼也要讓孩子在書裡看到動物,才有可能聽懂一個關於動物的故事。

以《母雞羅絲去散步》為例,如果只是用純文字來講故事是這樣的:「母雞羅絲出門去散步。她走過院子。繞過池塘。翻過乾草垛。經過磨坊。穿過籬笆。鑽過蜜蜂房。按時回到家吃完飯。」

這就是《母雞羅絲去散步》的全部文字,如果你從來沒有看過這個繪本,把這些文字講給孩子聽,你會喜歡?孩子能喜歡?孩子知道「母雞」「散步」「院子」「池塘」……等這些詞彙是什麼意思?就算孩子知道這些詞匯的全部意思,單講文字,這也是一個非常平庸的故事。

但是,一旦你讓孩子看到這個繪本的圖畫,你一邊耐心地講,孩子一定會立刻喜歡上這個故事,所有的孩子都會喜歡,會笑得前俯後仰。

對小小孩子來說,畫面故事是最能吸引他的。

爸爸媽媽不要把繪本當成那種「找不同」的書,用來訓練孩子的觀察力。不要這樣來講繪本,告訴孩子看這裡看那裡。如果你要訓練孩子的觀察能力,那就買本「找不同」的書。

我也不想強調好的繪本裡的圖畫是多麼有藝術性,爸爸媽媽用繪本來薰陶孩子,以培養孩子的審美。不要這樣講繪本,告訴孩子這裡多美那裡多好看。如果你要培養孩子的審美,就帶孩子去美術館。

但我不是說繪本沒有提升孩子觀察能力、培養孩子審美的功用,我只是說如果圖畫如果不是用來講述故事的,那就不是繪本。

所以,怎麼講繪本?記住繪本是故事,是講給孩子的故事,不要變成觀察訓練。

既然是故事,就肯定是有連貫性的。因此,就不要總是打斷故事。讓孩子去觀察圖畫會打斷故事,爸爸媽媽的提問也會打斷故事,周圍不要有什麼干擾孩子的人和事……我們大人在看電視的時候不是也不喜歡插播廣告嗎?孩子更是如此。

如果總是被打斷,我們情願不看電視;同理,孩子情願不看繪本。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有一段話,論到講故事的奧秘:

「當講述者對書的內容產生興趣、共鳴、感動,發自內心講述的時候,也就能更好地向聽的人傳達書的內容。使講述者感動並產生共鳴的圖畫書,是講述者充分理解並在心中描繪出豐富形象的書。

講述者心中產生的形象越豐富,就越能加深聽眾對故事的理解,引發他們的感動和共鳴。這是講述者和聽者的基本關係。講述者心中的形象化的質量和程度非常重要。這也是幼兒讀書經驗中關鍵的一點。」

怎麼給孩子講繪本?先自己看。如果嚴格一點說,不是瀏覽,甚至都可以說是研讀,是仔細地看。

照樣以《母雞羅絲去散步》為例,如果只是瀏覽,看到那44個字,你能對這個故事有什麼興趣?你能有什麼想分享的衝動?

如果你仔細看,就知道這是一個笑料十足的繪本。如果你再看,甚至可以對這個繪本做一些解讀。

比如這個繪本會讓孩子對周圍的世界產生信任,孩子會以母雞羅絲自居,雖然有兇險,但都一一化險為夷,而且不需要自己做什麼努力,是在自己懵然無知發生的,羅絲是平安無事的。

孩子之所以喜歡這個繪本,除了很好笑之外,我認為能給孩子安全感也是一個原因。

如果你看過這個繪本,知道這個繪本會讓孩子快樂,甚至幫助孩子建立其對周圍世界的信任,你就很有興趣去給孩子講這個故事了。你的理解,就會通過你的聲音傳遞給孩子。

然後我們就可以開始給孩子講繪本了。

其實可以多次嘗試,比如第一次講《母雞羅絲去散步》,你就按照繪本上文字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看完對應的圖畫。

如果孩子理解不了,那你就看圖說話,講給孩子聽。還可以角色扮演,注意,孩子通常都願意扮演繪本中的主角,不要跟孩子搶主角。

再來就是按著繪本的圖畫,做動作和遊戲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爸爸媽媽喜歡把故事搞成說教,過於追求故事的教育意義。不要這樣,如果繪本真的是經典的,是有教育意義的,會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孩子,時候到了就會成長出來。

如果講一個繪本,就一次教,很有可能還會讓孩子遠離繪本。

來源

兩歲前不要總是抱著孩子不放,否則孩子可能就毀了!

night119

鏡頭下的爸爸與孩子的親密瞬間~孩子騎在爸爸肩上,世界就會變得更開闊。

night119

其實,往往是先有大人的說話不算話,才有孩子的不聽話…

night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