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孩子太磨蹭?因為你總是催催催!

作者:凌想

如果做個排行榜,投票選出最讓家長苦惱的教育問題,我猜,“孩子太磨蹭” 估計能進入前十名吧。

磨蹭,貌似一大頑症,從四五歲到青春期,橫掃各個年齡段,很多家長為此頭疼不已,無計可施。

關於這件事,我有很多話想說,寫10,000字可能都打不住,因為我曾經也為此頭疼了好久,直到我開始學習、嘗試做出改變。從無計可施到漸入佳境,這一路走來,頗多體會。

1

“磨蹭—催促” 這樣的模式曾經在我們家天天上演:早上催起床,放學催寫作業,晚上催睡覺,一天三場,天天循環播放。

就拿早上起床這件事來說。

每天早晨,把橙子叫醒,我就趕緊準備早餐。往往等我忙了好一會,進屋一看,橙子衣服才穿了一半,還坐在床上發呆呢,正神遊四方!

“快點,快點。” 第一遍催,還能做到和風細雨。

好容易下了床,一轉身看見貓,又去逗貓。

“趕緊刷牙洗臉!你看看幾點了?還有時間逗貓玩!”

總算洗漱完畢,早餐也端上桌了,每天早上吃飯是個大工程,得磨磨蹭蹭吃半天。眼看著快到上學時間了,橙子才吃了一半,又是催催催。

從起床到出門,小孩總共只需要做幾件事,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卻需要我不停地提醒、下指令:

疊被子了嗎?沒有。——催。

裝書包了嗎?沒有。——催。

鏟貓砂了嗎?沒有。——催。

……每催一次,我的火氣就往上躥一分,到最後,往往以吼來為這部 “催催催” 交響曲壓軸。

這一早晨下來,弄得大人煩躁惱火,小孩心情沮喪。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我真正意識到催促不能解決問題,是在某天晚上。

我照例催橙子去睡覺。催到第二遍,橙子還在沙發上玩,嘴上答應著,身體並不動。

這時,一個念頭突然跑了出來:幾點該睡覺,說過這麼多次,這麼大的孩子,他其實是知道的。我再這麼催下去,最後的結果就是,橙子只會以我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去睡覺,而不是他自己真正意識到該去睡覺了。

簡言之,孩子自己沒有生成一個什麼時候做什麼事的內在節奏,只會依賴其他人的行為作為判斷標準。

我日復一日、從早到晚不停的催促,最終會讓他失去對自己的掌控能力。

不能再這麼催下去了。

2

我首先做的,是管住自己的嘴,控制自己不去催促,不去嘮叨。

有一天晚上,我有意控制住自己不去催促橙子睡覺。我想看看,不催的話會有什麼結果。

那天晚上,我忍了又忍,好幾次話到嘴邊又生生咽了回去。最後的結果是,按照橙子自己的節奏來,只比平時的睡覺時間晚了十幾分鐘。

催與不催,只差了十幾分鐘,我一遍又一遍地催,到底有多大意義呢?我對自己不停的催促產生了一種無意義感。

何況,我們催促,其實就是不相信孩子有自我掌控的能力,不相信他能管好自己——死命地催他都還這樣,要是不催他,不知道會磨蹭到什麼程度!

可是,催得多了,孩子就對催促產生了免疫。那時,常規性的催促已經不管用了。

慢慢地,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無意識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不動;小催——小動;吼著催——才動。

所以,第一步需要改變的,就是停止催促和嘮叨,給自控力的小芽一點時間,讓它慢慢地破土長大。

這個等待的過程其實挺考驗耐心的。也許孩子習慣了被催促,一下子沒人管了,會有一個反彈,磨蹭的情況會更嚴重,也很正常,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和引導給孩子。

3

第二件事,明確父母和孩子的界限,分清磨蹭是誰的事,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培養他的自主意識。

每次我忍不住想催孩子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這些催孩子做的事情,是我的事還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他不著急,我為什麼要比他還著急?這麼一想,心態就緩和很多。

判斷是誰的事,就是看這件事的後果由誰承擔——誰承擔,就是誰的事。顯然,起床、寫作業、睡覺,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可是,催來催去,變成家長比孩子還著急,好像反而變成了家長的事了。

把本該由孩子自己負責的事情攬到自己身上,這其實是一種界限不清的表現

很多教育問題都起源於界限不清。家長越過界限,孩子自然往後退縮,最終變成了家長支配孩子,孩子喪失了自主能力,習慣了在一聲聲的催促中按指令行事。

接橙子放學回家的路上,是我們的聊天時間。在開始做出改變後,我增加了一項內容。我會問問他作業多不多,打算用多長時間寫完,今晚回去打算做什麼事,讓他自己安排一下晚上的時間。

這樣的對話,會讓他有意識地對晚上的時間分配有一個大致的安排——有計劃和沒計劃,由家長安排和由自己安排,兩者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孩子的主動性也是不一樣的。

在聊這樣的話題時,我會注意保持一個輕鬆自由的氛圍,就像聊其他有趣的話題一樣,橙子不會感受到來自我的壓力。如果用要求、命令的口吻去說,那效果可能就截然相反了。

4

第三件事,用行為引導行為。實踐已經證明,批評教育和催促一樣,效果都非常有限,真正有效的,是家長用行動引導孩子,在具體的事情中讓他體會到磨蹭和不磨蹭的不同結果。

針對橙子早晨磨蹭的問題,我和橙子爸爸嘗試了很多辦法。經過不斷地摸索改進,現在的做法是這樣:建議他幾點幾分出門比較合適,我們在這之前收拾好,坐在客廳等他,不催不喊。他什麼時候收拾好了,就什麼時候再出門。

會不會上學遲到?也許會。那他只能接受遲到的後果。

如果出門晚了,也不會批評或者發火,我會在路上點他一句:你看,我們晚出來十分鐘,就在路上多堵好長時間,搞不好就要遲到。明天我們爭取早十分鐘出來吧,你還能早點到學校玩一會。

有過這樣幾次,孩子慢慢就會對什麼時候出門心裡有數了。

有時候,不妨狠下心來,讓孩子承擔磨蹭的後果。

我們催促孩子,初衷是為了幫他避免磨蹭的後果:上學遲到,沒完成作業,挨老師罵……在我們的催促下,孩子把事情都做完了,他體會不到承擔後果的滋味。

表面上看,我們幫助了孩子,實際上,卻剝奪了他們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

就讓他遲到一兩次,挨老師罵兩次,他就會知道著急了。跌了跤,下次才會注意看路。總是由家長帶著繞開坑坑窪窪,就總也學不會自己看路——反正有爸爸媽媽幫著我看著。

5

這幾件事,從有意識到做到,我花了好幾個月時間。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滴發生的。每看到橙子有了一點小小的改善,我都會及時做出積極回應,強化他的行為。

現在,我家的早上一般是這樣的:橙子起床後會自己完成一系列規定動作:穿衣、疊被、鏟貓砂、洗臉刷牙。

吃飯還是慢點,有時會提醒他一聲:還有幾分鐘就要出門了。書包前一天晚上會收拾好,再檢查一遍有沒有忘記帶的東西。我們收拾好了,會等著他。

偶爾他比我們動作快,會有些小得意地來催我們。有時他還是會有點小磨蹭,有時也會發一會呆,在我眼裡都是正常的,頂多會提醒他注意一下時間。

現在想來,我已經好久沒有因為磨蹭而朝他發脾氣了。從一開始控制不發脾氣,到現在覺得沒什麼值得發脾氣的,在陪伴橙子成長的同時,我自己也有了成長。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

說起來,這比催促、訓斥、發火要難很多,需要大人對自己有覺察,對孩子有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你,願意做出這樣的改變嗎?

======

作者簡介:

凌想,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資深出版人,8歲孩子的媽媽。專注兒童心理,在陪伴孩子成長的同時,致力於自身成長。經營微信公眾號:凌想親子心理(ID: lingxiang127)。

萬一孩子不小心誤吃了成人藥物怎麼辦?建議父母(尤其平時都是老人帶孩子的)一定要仔細閱讀!

night119

當小男孩的數學考試只考10分,爸媽的反應影響了他一輩子!

night119

寶寶有這4個壞習慣,恭喜你,說明他正在越長越聰明!家長千萬別阻止!

night119